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破榴
蜂殻盈盈万颗珠,
润于玛瑙浸水壶。
吟心先自清如水,
嚼了寒霜骨更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蜂窝中闪烁的蜜珠,像是无数颗珍珠,浸润在玛瑙色的水壶里。诗人的吟唱之心本应如同清水般纯净,但在经历了寒霜的洗礼后,身心却变得更加瘦弱。
注释:
- 蜂殻:蜂窝,指蜂蜜的来源,象征着丰盈与甜美。
- 盈盈:形容饱满、闪耀。
- 玛瑙:一种美丽的宝石,常用来形容水的清澈和美丽。
- 吟心:指吟唱时的心境。
- 寒霜:比喻经历的艰难和困苦,象征着磨难。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写作时受到自然界的启发,利用蜂蜜和寒霜的意象表达内心的感受。在古代文学中,常用自然现象比喻人的情感和经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学箕,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一个文人家庭,擅长诗歌和散文。其作品常以自然为题材,表现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经历人生磨难后,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欣赏以及对身心变化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寒霜”暗示了生活中的艰辛与挑战。
诗歌鉴赏:
《破榴》是一首清新而富有哲理的诗。开篇以“蜂殻盈盈万颗珠”描绘了蜂蜜的美丽,展现了自然的甘甜与丰盈。这种美不仅令读者感受到视觉的冲击,还引发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接着,诗人以“润于玛瑙浸水壶”进一步升华了意象,玛瑙的水壶象征着珍贵与清澈,也暗示着内心的纯净。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出现了反转。诗人说“吟心先自清如水”,这句看似简单的描述,实际上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在经历了“寒霜”的洗礼后,他的“骨更臞”,即内心的纯净与外界的磨难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人生的无奈与苦楚。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还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悲伤和哲思。
整首诗在自然与人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人生苦难的深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蜂殻盈盈万颗珠:描绘蜂窝中蜜珠的丰盈,象征着自然的富饶。
- 润于玛瑙浸水壶:将蜂蜜比作玛瑙,强调其珍贵和美丽。
- 吟心先自清如水:表达内心的清净,暗示吟唱时的心境。
- 嚼了寒霜骨更臞:经历磨难后,身体和心灵的脆弱,体现了生活的艰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蜂蜜比作珍珠,提升了其美感。
- 对比:清水与寒霜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象征:蜂蜜象征着生活的美好,而寒霜则象征人生的苦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生活的苦涩之间的矛盾,传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慨,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脆弱。
意象分析:
- 蜂殻:象征着丰盈的美好与自然的馈赠。
- 玛瑙:象征着珍贵与美丽,反映诗人的审美情趣。
- 寒霜:象征着生活中的艰难与挑战,体现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蜂殻”象征什么? A. 生活的丰盈
B. 生活的苦难
C. 自然的丑陋
D. 诗人的孤独 -
填空题:诗人通过对蜂蜜的描写,反映了内心的____与生活的____。
-
判断题:诗人认为经历磨难后,内心依然可以保持纯净。(对/错)
答案:
- A
- 清净;苦难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破榴》更具生活的细腻感,李白在月光下的孤独与洒脱与刘学箕的清静与苦楚形成对比。两者均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风格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刘学箕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古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