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书院》
时间: 2024-12-29 03:06:46意思解释
二泉书院
作者: 龚锡纯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江陵于分宜,相去一问耳。
分宜无不至,江陵亦诚鄙。
但看郑乡校,书院曷可毁。
毁之甚防川,天下纷然矣。
朝野乃相持,岂复有国是。
岿然鲁灵光,二泉九龙峙。
文庄去已久,并移忠定祀。
固赖贤守令,虚堂亦可委。
清风吹竹林,清泉流不已。
在下师文庄,在上侨可企。
不闻古大臣,休休无他技。
白话文翻译:
江陵与分宜,实际上只是一问而已。
分宜没有什么不好的,江陵也确实显得鄙陋。
但看看郑乡学校,书院怎么能被毁坏呢?
如果毁坏了,天下都将会混乱不堪。
朝野各方将会对峙,哪还会有国家大事可言?
二泉九龙峙,犹如鲁国的灵光。
文庄早已迁走,忠定的祭祀也随之迁移。
这全靠贤明的守令,虚堂也可以托付。
清风吹拂竹林,清泉不断流淌。
在下方有师文庄,上方可以依靠侨。
古代的大臣们已经不再听闻,安安静静,不再有什么技艺。
注释:
- 江陵:古代地名,此地与分宜相对,文中提及二者的关系。
- 分宜:指分宜县,位于江西省。
- 郑乡校:可能指某个书院或学堂,代表教育的象征。
- 毁之甚防川:毁坏书院将引起社会的动荡。
- 岿然鲁灵光:鲁国的灵光指的是鲁国的名士,象征着文化和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锡纯,清代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关注社会时政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社会动荡时期,表现了作者对书院教育的重视及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诗歌鉴赏:
《二泉书院》通过对江陵和分宜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书院的珍视以及对文化教育的关注。诗中提到的郑乡校,象征着文化传承与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如果书院被毁,将会导致社会的混乱。诗人在这首诗中展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表达了对士人和教育的尊重。通过描绘清风和清泉,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象征着理想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环境。整首诗字句简练,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文化教育的深切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对比江陵与分宜,表现出对分宜的赞美和对江陵的轻蔑。
- 第三、四句强调书院的重要性,指出其被毁坏将引起社会动荡。
- 接下来的句子通过鲁灵光和二泉九龙峙的意象,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 最后提到古大臣,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和对教育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江陵与分宜的对比加深了主题。
- 意象:清风、清泉等意象表现了文化的纯净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是强调教育和文化的重要性,表达对书院的珍视,反映出作者对社会安定与文化传承的深切关注。
意象分析:
- 二泉:象征着清澈的源泉,代表着高尚的品德和清新的文化。
- 九龙峙:象征着群贤毕至,文化的繁荣和昌盛。
- 清风与竹林:象征自然的和谐与人文的清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二泉书院》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龚锡纯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郑乡校”象征什么?
A. 战争
B. 文化教育
C. 商业
D. 农业 -
诗中提到的“古大臣”指代什么?
A. 古代的文人
B. 统治者
C. 农民
D. 商人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 范仲淹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登高》进行对比,二者都表现了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对文化教育的思考,但风格上各有不同,杜甫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而龚锡纯则更侧重于书院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