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吴中》

时间: 2025-01-14 20:23:44

照人芳树迟迟日,吹面垂杨拂拂风。

客思一筇携不尽,鸟声多在落花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吴中
照人芳树迟迟日,
吹面垂杨拂拂风。
客思一筇携不尽,
鸟声多在落花中。

白话文翻译:

春日的阳光照耀在芬芳的树木上,阳光渐渐变得柔和;微风轻轻吹拂着脸庞,垂柳的枝条随风摇曳。作为游子的我,心中的思念无法用一根竹杖来携带,耳边传来的鸟鸣声则多在落花之中。

注释:

  • 照人:照耀着人;芳树:芬芳的树木。
  • 迟迟日:阳光缓缓升起,光线温和。
  • 吹面:吹拂着面庞,给人带来清凉。
  • 垂杨:柳树的枝条低垂,柔软而富有生机。
  • 客思:游子心中的思乡之情。
  • 一筇:一根竹杖,这里代指思念的载体。
  • 携不尽:无法携带的思念。
  • 鸟声:鸟鸣声,增添了春日的生机。
  • 落花中:落花飘落之际,鸟声更为动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龙翰,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游子情怀,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春日吴中》创作于春季,描绘了吴中(今江苏一带)春天的美丽景色。在这个温暖的季节,诗人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反映了游子在外的孤独和对家乡的眷恋。

诗歌鉴赏:

《春日吴中》以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春日的美丽景色。首句“照人芳树迟迟日”将春日的温暖阳光与芳香的树木自然结合,开篇便勾勒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在这一点上,诗人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春日的温暖,更引发了对生命力量的感悟。

接下来的“吹面垂杨拂拂风”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风的柔和与柳枝的轻盈呈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让人亲身感受到那种轻柔的触感。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自然景象赋予了情感与生命,增添了诗歌的感染力。

第三句“客思一筇携不尽”则是情感的转折。诗人从描绘美好春景转向内心的思念,表达了游子心中对故乡的无尽眷恋。这一句的意象使用了竹杖,象征着游子的孤独与无奈,令人感同身受。

最后一句“鸟声多在落花中”则回归到自然,鸟声与落花交织,构成了一种惆怅的美感。这不仅表明春天的生机,更暗含着时光流逝与生命的脆弱。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绘,巧妙地将游子的思乡之情与春日的美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和谐,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照人芳树迟迟日:描绘春日的温暖,营造出美好的自然氛围。
  2. 吹面垂杨拂拂风:通过描写微风和垂柳,表达春日的柔和与宁静。
  3. 客思一筇携不尽:表达游子的思乡情怀,借用竹杖的意象,暗示思念的沉重。
  4. 鸟声多在落花中:鸟鸣声在落花中响起,增加了诗歌的动感与生机,也隐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如“吹面”让风有了温度,增加了亲切感。
  • 对仗:如“照人芳树”与“吹面垂杨”,形成对称,加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芳树”、“垂杨”、“鸟声”、“落花”等意象,营造出春天的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呈现了春日的美景与游子的思乡之情的交融,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反映了人在自然面前的孤独与渺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芳树:象征着生命的繁荣与美好。
  2. 垂杨:代表温柔与生机,春天的象征。
  3. 鸟声:象征自然的声音,增添生动气息。
  4. 落花: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描绘了春日的美丽,更隐含了对生命、时间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照人芳树迟迟日”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2. “客思一筇携不尽”中的“一筇”指的是什么?
    A. 一根竹杖
    B. 一根丝绸
    C. 一块石头
    D. 一片叶子

  3. 诗中提到的“吹面垂杨”中“垂杨”指的是什么树?
    A. 松树
    B. 柳树
    C. 桃树
    D. 梅树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春日吴中》均描绘春天的美景,但前者更侧重于水的流动与月的明亮,而后者则强调树木与风的柔和。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却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文赏析》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