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月》

时间: 2025-01-01 17:29:32

晓枕厌蝇声,昏蝉复乱鸣。

耳根喧自合,心地寂常生。

习气存诗句,平生爱月明。

钟情在我辈,安得到无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月 赵蕃 〔宋代〕

晓枕厌蝇声,昏蝉复乱鸣。 耳根喧自合,心地寂常生。 习气存诗句,平生爱月明。 钟情在我辈,安得到无情。

白话文翻译:

清晨躺在枕头上,讨厌苍蝇的嗡嗡声,黄昏时蝉又开始了杂乱的鸣叫。 耳朵自然适应了这喧嚣的环境,但内心却常常能保持寂静。 习惯性地将这些感受写进诗句中,我一生都喜爱明亮的月光。 对月亮的深情在我们这一代人中是普遍的,怎能变得无情呢?

注释:

  • 晓枕:清晨时的枕头。
  • 厌:讨厌。
  • 蝇声:苍蝇的嗡嗡声。
  • 昏蝉:黄昏时的蝉。
  • 耳根:耳朵。
  • 喧:喧嚣。
  • 心地:内心。
  • 寂常生:常常保持寂静。
  • 习气:习惯。
  • 月明:明亮的月光。
  • 钟情:深情。
  • 我辈:我们这一代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子固,号简斋,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此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声音的感受和对月光的喜爱,体现了其内心的宁静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夏日的夜晚,作者感受到周围的自然声音,如苍蝇的嗡嗡声和蝉的鸣叫,但内心却保持着一种超然的宁静。诗中表达了对月光的特别喜爱,以及对自然美的深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外界的喧嚣和内心的宁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诗中“晓枕厌蝇声,昏蝉复乱鸣”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噪音,而“耳根喧自合,心地寂常生”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平静。最后两句“习气存诗句,平生爱月明。钟情在我辈,安得到无情”强调了对月光的喜爱和对美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晓枕厌蝇声,昏蝉复乱鸣”:清晨时讨厌苍蝇的嗡嗡声,黄昏时蝉又开始杂乱地鸣叫。
  2. “耳根喧自合,心地寂常生”:耳朵自然适应了喧嚣的环境,但内心却常常能保持寂静。
  3. “习气存诗句,平生爱月明”:习惯性地将这些感受写进诗句中,我一生都喜爱明亮的月光。
  4. “钟情在我辈,安得到无情”:对月亮的深情在我们这一代人中是普遍的,怎能变得无情呢?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外界的喧嚣和内心的宁静,突出了内心的平静。
  • 拟人:将“耳根”和“心地”拟人化,使其具有人的感受和反应。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深情。通过对比外界的喧嚣和内心的宁静,强调了对月光的喜爱和对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蝇声:代表日常生活中的噪音。
  • 昏蝉:代表黄昏时的自然声音。
  • 月明:代表自然美和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晓枕厌蝇声”是指什么时间的声音? A. 清晨 B. 黄昏 C. 夜晚 D. 中午 答案:A

  2.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特别喜爱? A. 蝇声 B. 昏蝉 C. 月明 D. 诗句 答案:C

  3. 诗中的“耳根喧自合”是什么意思? A. 耳朵喜欢喧嚣 B. 耳朵自然适应喧嚣 C. 耳朵讨厌喧嚣 D. 耳朵被喧嚣困扰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深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亮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赵蕃的《夜月》都表达了对月亮的喜爱,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而赵蕃的诗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美的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读。
  • 《苏轼诗选》:收录了苏轼的诗作,包括《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