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史羲皇上,嵩山季孟间。诸孙均内外,文采被斓斑。顾我何足数,遗风莫可攀。知音愧流水,仰止在高山。
白话文翻译:
太史公如同羲皇上人,嵩山之间如同季孟之间。诸孙无论内外,文采斑斓。看我何足挂齿,遗风难以企及。知音难寻,愧对流水,仰望高山,心存敬畏。
注释:
- 太史:指司马迁,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
- 羲皇上:羲皇,即伏羲,古代传说中的帝王,此处比喻司马迁的崇高地位。
- 嵩山: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河南省,此处象征高远。
- 季孟间:季孟,指春秋时期的季孙氏和孟孙氏,此处比喻地位显赫。
- 斓斑:色彩斑斓,形容文采丰富。
- 遗风:遗留下来的风范,此处指司马迁的文学风范。
- 知音:指理解自己的人,典出《列子·汤问》,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 流水:比喻知音难寻。
- 高山:比喻崇高的品德或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此诗是赵蕃在即将移官巴陵(今湖南岳阳)时,写给友人唐德舆、程士和、梁和仲的赠别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赵蕃即将离开现职,前往巴陵任职之际。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和对自身不足的反思,同时也流露出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司马迁的崇高地位和文采的赞美,以及对自身不足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敬仰和对高远境界的向往。诗中“太史羲皇上,嵩山季孟间”一句,既表达了对司马迁的崇敬,也暗示了自己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诸孙均内外,文采被斓斑”则进一步赞美了友人的文采。后两句“顾我何足数,遗风莫可攀”,作者谦逊地表达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遗风的敬仰。最后两句“知音愧流水,仰止在高山”,则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的渴望和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太史羲皇上,嵩山季孟间”:以司马迁比喻友人,嵩山象征高远,季孟间比喻地位显赫。
- “诸孙均内外,文采被斓斑”:赞美友人文采丰富,内外兼修。
- “顾我何足数,遗风莫可攀”:谦逊地表达自己的不足,对友人的遗风表示敬仰。
- “知音愧流水,仰止在高山”:表达对知音的渴望,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太史羲皇上”、“嵩山季孟间”、“流水”、“高山”等。
- 对仗:如“诸孙均内外,文采被斓斑”。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对自身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高远境界的向往和对知音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太史:象征崇高的文学地位。
- 嵩山:象征高远。
- 流水:象征知音难寻。
- 高山:象征崇高的品德或境界。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太史羲皇上”中的“太史”指的是谁? A. 司马迁 B. 司马光 C. 司马相如 D. 司马懿
- 诗中“嵩山季孟间”中的“嵩山”象征什么? A. 高远 B. 险峻 C. 秀丽 D. 古老
- 诗中“知音愧流水”中的“流水”比喻什么? A. 知音难寻 B. 时光流逝 C. 水流不息 D. 清澈透明
- 诗中“仰止在高山”中的“高山”象征什么? A. 崇高的品德 B. 险峻的地形 C. 秀丽的风景 D. 古老的传说
答案: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表达了对高山的向往和对崇高境界的追求。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与赵蕃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高远境界的向往,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诗人的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