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古辞七首 其五》
时间: 2025-01-10 17:12: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凭楹玩夜月,迥眺出谷云。
还山路已远,往海不有群。
徘徊清淮汭,顾慕广江濆。
物情乖喜歇,守操古难闻。
三越丰少姿,容态倾动君。
白话文翻译:
在窗前玩赏夜空的明月,远眺出谷的云彩。
归山的路已经遥远,向海而去却没有同伴。
我在清淮的汭水边徘徊,思念着广江的濆水。
世间的情感让我欢喜却又消逝,坚守古道德的操守却难以被人理解。
三越的风景各有千秋,动人的姿态让人倾心。
注释:
- 凭楹:靠在窗棂上,指的是一种闲适的状态。
- 迥眺:远远地眺望。
- 汭:指水边,通常指河流的边缘。
- 广江濆:广江的濆水,代表着宽广的水域,象征着思念和怀念的地方。
- 三越:指的是三越地区(今越南一带),以其风景秀丽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照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生于东魏,后归于北齐。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派的气魄,也有细腻派的情感。鲍照的作品多围绕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善用典故,注重音韵。
创作背景:
《绍古辞》系列诗作源于诗人对古代文化的追溯与反思,尤其是在纷乱的社会背景下,鲍照通过诗歌表达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首句“凭楹玩夜月”,传达出一种闲适的心境,诗人站在窗前,欣赏夜空的明月,这种静谧的状态与接下来的远眺形成对比。“迥眺出谷云”则表现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似乎想要逃离眼前的现实。
“还山路已远,往海不有群”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感,他的归山之路已然遥远,前往大海却没有同伴,令人感到一丝惆怅。接下来的“徘徊清淮汭,顾慕广江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诗人徘徊在清淮的水边,内心却向往着广江的美景。这样的情感描写,让人感受到诗人深刻的孤独和对自然的挚爱。
最后几句通过对“物情”的感慨,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乖离,以及对古代道德的坚守之难。“三越丰少姿,容态倾动君”则用三越的繁华美丽,衬托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感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的思考,使人感受到一种古朴而深邃的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凭楹玩夜月:在窗边玩赏夜晚的明月,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的状态。
- 迥眺出谷云:向远方眺望,描绘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还山路已远:回家的路已经很远,表明诗人内心的孤独。
- 往海不有群:前往海边却没有同伴,增强孤独感。
- 徘徊清淮汭:在清淮的水边徘徊,表现出诗人的思索与无奈。
- 顾慕广江濆:怀念宽广的江水,寄托对过去的情感。
- 物情乖喜歇:世间的情感让人欢喜却又转瞬即逝。
- 守操古难闻:坚守传统的操守却难以被他人理解。
- 三越丰少姿:三越地区的风光各有不同,反映出多样的美。
- 容态倾动君:美丽的姿态让人倾心,表达对美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心灵的寄托。
- 对仗:整首诗使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 意象:诗中使用了月、云、水等自然元素,构成了丰富的意象。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世间情感的思考,展现了一种孤独却又向往美好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月:象征宁静与思索的状态。
- 谷云:代表遥远与希望。
- 清淮汭:象征着思念与怀旧的情感。
- 三越:象征着美丽与繁华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凭楹玩夜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A. 忧伤
B. 悠闲
C. 激动 -
“往海不有群”中“群”指的是什么? A. 动物
B. 朋友
C. 风景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怎样的? A. 思念
B. 忘记
C. 轻视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鲍照的《绍古辞》与李白的《夜泊牛津》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鲍照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感,而李白则展现出一种豪放的情怀和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南北朝文学史》
- 《鲍照诗文集》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