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西江月(立春)
作者: 翁元龙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画阁换粘春帖,宝筝抛学银钩。
东风轻滑玉钗流,纤就燕纹莺绣。
隔帐灯花微笑,倚窗云叶低收。
双鸳刺罢底尖头,剔雪间寻豆蔻。
白话文翻译:
春天到了,画阁中换上了春的帖子,宝筝被抛弃在学习的银钩旁。
东风轻轻地拂过,像玉钗般滑动,燕子的花纹和莺的绣影徐徐展现。
帐子一隔,灯下的花朵微微一笑;倚窗而立,云叶低垂收拢。
双鸳鸯刺完了最后的尖头,便在雪中寻找豆蔻的踪影。
注释:
- 画阁:指装饰精美的阁楼,象征春天的来临。
- 春帖:春天的对联或装饰物,表示迎接春天。
- 宝筝:一种古代乐器,象征艺术与学习。
- 玉钗:形容轻柔的东风,像玉制的钗子一样。
- 燕纹莺绣:燕子的花纹和莺的绣影,描绘春天的生机。
- 双鸳:成双的鸳鸯,象征爱情与和谐。
典故解析:
该诗描绘了立春时节的景象,表达了春天带来的新生与美好。鸳鸯作为古代爱情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爱情的憧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翁元龙,宋代诗人,以细腻而生动的笔触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的立春时节,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与感受,展现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诗歌鉴赏:
《西江月(立春)》以细腻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到来,诗中充满了生机与温暖。起首两句,诗人通过“画阁换粘春帖”与“宝筝抛学银钩”展现了春天的气息,春天的装饰和乐器的抛弃象征着新旧交替,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接下来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春风的轻柔,仿佛是玉钗一般,轻轻滑过,描绘出春天的温暖和柔美。
诗的后半部分,隔着帐子,灯下的花朵微笑,窗外的云叶轻轻低垂,展现出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春日氛围。最后两句提到“双鸳刺罢底尖头”,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恋情,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细腻与美好。通过细腻的描写,翁元龙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春天的情感基调,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阁换粘春帖”:春天来临,画阁里换上春天的装饰。
- “宝筝抛学银钩”:象征艺术与学习的乐器被抛弃,暗示春天的来临使得人们放下学习,享受生活。
- “东风轻滑玉钗流”:东风轻柔如玉钗流动,形象生动。
- “纤就燕纹莺绣”:春天的生机通过燕子的花纹和莺的绣影表现出来。
- “隔帐灯花微笑”:帐子一隔,灯下的花朵微微一笑,表现出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 “倚窗云叶低收”:倚窗而望,低垂的云叶仿佛在收拢春天的气息。
- “双鸳刺罢底尖头”:鸳鸯刺绣完成,象征着爱情的美好。
- “剔雪间寻豆蔻”:在雪中寻找豆蔻,寓意春天的到来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东风比作玉钗,生动形象。
- 拟人:灯下的花朵“微笑”,赋予了花朵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围绕立春时节,表达了春天带来的希望与生机,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帖:象征春天的到来。
- 宝筝:代表艺术与学习。
- 双鸳:象征爱情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画阁换粘春帖”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学业的进展
- C. 艺术的繁荣
-
“东风轻滑玉钗流”中,东风比作什么?
- A. 刀
- B. 玉钗
- C. 笔
-
诗中“微笑”指的是哪个意象?
- A. 春天
- B. 花朵
- C. 鸳鸯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描写春天的美好,但更多表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
- 《春望》:虽然主题相似,但背景不同,表现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