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阁长廊门四开,新晴市井绝纤埃。老农肯信尤民意,又见笙歌入寺来。
白话文翻译:
高高的阁楼和长长的走廊都有四扇门打开,刚刚晴好的天气下,市井中没有一丝灰尘。老农民愿意相信这里的一切都是民众的意愿,耳边又听到笙歌声传入寺庙。
注释:
- 高阁:高大的楼阁。
- 长廊:长长的走廊。
- 四开:四扇门都打开。
- 新晴:刚刚放晴,指天气晴朗。
- 市井:市集、街道,指民众生活的地方。
- 绝纤埃:没有尘埃,形容环境清新。
- 老农:年长的农民,代表普通百姓。
- 肯信:愿意相信。
- 尤民意:更能反映民众的意愿。
- 笙歌:笙和歌声,形容音乐声。
- 入寺来:传入寺庙,表示音乐的传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田况,字景升,号惭愧,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所处的社会背景是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代。他的诗风以清新明快、贴近生活而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民间风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九月重阳节,描绘了成都的一次蚕市盛况。正值新晴之时,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当时人们生活的美好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成都太慈寺附近的景象。开头两句描绘了高阁和长廊的壮丽景色,四扇门敞开,象征着开放与包容,晴空万里,给人以愉悦的感受。“老农肯信尤民意”一句,透出了诗人对民意的关注,展现了老百姓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最后一句“又见笙歌入寺来”则通过音乐的描写,传达出文化与生活的交融,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整首诗通过对景与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阁长廊门四开:描绘了高阁和长廊的美丽景象,创造出一种开阔的空间感。
- 新晴市井绝纤埃:通过“新晴”与“绝纤埃”的对比,突出环境的清新和民众的生活状态。
- 老农肯信尤民意:表现了普通百姓的心声,老农的信任反映了社会的和谐。
- 又见笙歌入寺来:音乐的描写为诗歌增添了文化的气息,表现出生活的丰富多彩。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高阁长廊”与“新晴市井”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音乐与生活结合,象征着文化的传播。
- 排比:通过“老农肯信”与“又见笙歌”形成排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民意的关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文化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繁荣、民众幸福的美好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阁:象征着高远、开阔的视野。
- 长廊:代表着通达,连接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 新晴: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老农:普通百姓的象征,代表民意。
- 笙歌:象征文化的繁荣与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高阁长廊门四开”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闭合的空间
- B. 开放的环境
- C. 昏暗的角落
-
“老农肯信尤民意”反映了什么?
- A. 对民意的忽视
- B. 普通百姓的乐观
- C. 对未来的绝望
-
“又见笙歌入寺来”中的“笙歌”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单调
- B. 文化的传播
- C. 市井的喧嚣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社会现状,但更偏向于沉重的历史感;而田况的这首诗则充满了乐观与生机,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田况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