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病起》
时间: 2025-01-04 10:17: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阳台 病起》
作者: 吕采芝 〔清代〕
瘦却腮红,愁消黛绿,病中辜负年光。
连日春晴,卷帘几阵花香。
空教赢得春光好,到如今怕说春长。
又何须药驻红颜,衣斗新妆。
惊回一枕当年梦,问儿家往事,说也堪伤。
芳草无情,依然绿遍池塘。
啼痕镇日萦罗帕,尽由它湿透鸳鸯。
漫凄凉身似春蚕,心似秋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生病期间对青春年华的感慨。虽然面容憔悴,春天的美好却无法再享受,心中充满愁苦。连日的春光明媚,窗外花香四溢,但她却害怕再谈春天的久远。她觉得即使再用药物来维持美丽,也无法恢复往昔的青春。梦中回忆起年轻时的种种,问起孩子的往事,心中更是伤感。即使芳草依旧青翠,池塘依然生机勃勃,但她的眼泪却湿透了绢帕,仿佛春蚕的凄凉,心情如秋霜般冷清。
注释:
- 腮红: 指脸颊的红润,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 黛绿: 形容眉毛的颜色,形容女子的妆容。
- 春光: 春天的景色和时光。
- 药驻红颜: 指用药物来维持年轻的容颜。
- 春蚕: 比喻为他人付出而自己却受尽折磨的状态。
- 秋霜: 比喻心情的冷清和凄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采芝,清代女诗人,以婉约细腻的风格见长,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与生活,兼具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生病期间,反映了她对时间流逝、青春逝去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高阳台 病起》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诗歌,展现了诗人在病痛中对青春和美好的深刻反思。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无奈。开篇以“瘦却腮红,愁消黛绿”引入,生动描绘了病中女子的憔悴,暗示了她对美丽的失落。接着,诗人通过“连日春晴,卷帘几阵花香”的描写,营造出春天的美好与生机,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苦。
“惊回一枕当年梦”一句,展现了对过往美好岁月的追忆,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怀念和难以释怀的痛苦。最后几句“漫凄凉身似春蚕,心似秋霜”则用春蚕与秋霜的比喻,传达出深邃的孤独与哀伤,刻画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瘦却腮红,愁消黛绿: 描述因病而消瘦的容貌,反映出对美丽的失落。
- 病中辜负年光: 病痛使她无法享受青春时光,感到遗憾。
- 连日春晴,卷帘几阵花香: 春光明媚,却无法欣赏,表现出内心的孤独。
- 空教赢得春光好: 纵然春天美好,自己却无法参与其中。
- 到如今怕说春长: 对春天的美好感到无奈,不愿再提。
- 又何须药驻红颜: 即使用药物维持美丽,内心仍然感到空虚。
- 衣斗新妆: 即使打扮也无法掩盖内心的病痛。
- 惊回一枕当年梦: 梦中回忆往昔的美好,令人感伤。
- 问儿家往事: 追忆家庭往事,感慨万千。
- 芳草无情,依然绿遍池塘: 对比美好的自然景色与自己内心的凄凉。
- 啼痕镇日萦罗帕: 泪痕满帕,表现出深深的悲伤。
- 尽由它湿透鸳鸯: 用鸳鸯象征爱情与美好,泪水湿透,情感的压抑。
- 漫凄凉身似春蚕,心似秋霜: 诗人用比喻表达自己的悲伤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 “身似春蚕,心似秋霜”生动形象,传达内心的悲凉。
- 对仗: 诗句的对称性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 “芳草无情”使自然景物更加生动,表现诗人内心的失落。
主题思想: 此诗通过对病痛与青春的反思,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腮红、黛绿: 青春美丽的象征。
- 春光: 生命与希望的象征。
- 春蚕、秋霜: 生与死、温暖与寒冷的对比,体现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瘦却腮红”指的是哪个方面的变化? A. 面容的美丽
B. 身体的健康
C. 心情的愉快
D. 生活的富裕 -
诗中提到“芳草无情,依然绿遍池塘”,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喜爱
B. 个人的孤独与失落
C. 对春天的期待
D. 对爱情的向往 -
诗人用“身似春蚕,心似秋霜”来比喻什么? A. 生命的美好
B. 个人的悲伤与孤独
C. 自然的变化
D. 时光的流逝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吕采芝与李清照的作品均表现了女性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受,尽管风格不同,但情感基调相近,都是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吕采芝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