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暮秣陵道,空江生澹烟。
乡云埋楚岫,诗魄落吴天。
红叶风双镫,黄花雨一鞭。
五年三白下,愁绝为名牵。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我走在秣陵的道路上,空旷的江面上升起淡淡的烟雾。
乡间的云雾笼罩着楚山,诗人的灵魂在吴地的天空中漂浮。
红叶在风中像双镫一样摇曳,黄花在雨中被抽打,如同一鞭。
五年来,我在三白(指白头、白发等)之下,因名利而愁苦不已。
注释:
- 日暮:黄昏,太阳落山的时刻。
- 秣陵道:指南京的一个地方,地名。
- 澹烟:淡淡的烟雾。
- 乡云:乡村的云雾。
- 楚岫:指楚地的山峦。
- 吴天:指吴地的天空,吴地即今江苏一带。
- 双镫:形容红叶在风中摇摆的样子。
- 一鞭:比喻黄花在雨中被打击的情景。
- 三白:指年岁增长,带来的白头、白发等,常用来形容老年。
- 愁绝:指极度的忧愁。
典故解析:
- 楚岫与吴天:楚与吴是古代的两个地名,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诗人通过地名的使用,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 五年三白: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经历的感慨和对名利的无奈,暗示了在生活的磨难中,追求名利所带来的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佩珩(生于1621年,卒于1708年),字士杰,号松坡,清代诗人、书法家。出生在江苏,后移居于南京。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晚年,正值清代中期,社会动荡,诗人对生活的思索和对故乡的怀念是作品的主要情感来源。
诗歌鉴赏:
《秣陵道驴背上吟》是一首饱含情感和哲理的诗作,诗人在日暮时分的秣陵道上,面对空江和乡云,生发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诗的开篇通过“日暮”和“空江”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显萧索的氛围,带出了诗人此时的内心状态。
第二句“乡云埋楚岫,诗魄落吴天”,通过对比,把楚山和吴天串联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绪和对往昔的追忆。诗人不仅在物理上处于远方,也在情感上被乡愁所牵绊。
“红叶风双镫,黄花雨一鞭”则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气息,进一步引发了诗人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紧密联系。
最后一句“五年三白下,愁绝为名牵”,则是对人生经历的总结,表达了诗人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所遭受的困扰和愁苦。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暮秣陵道:描绘了一个落日黄昏的场景,诗人身处秣陵的路上。
- 空江生澹烟:空旷的江面上升起了淡淡的烟雾,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乡云埋楚岫:乡间的云雾笼罩着楚地的山峦,暗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诗魄落吴天:诗人的灵魂似乎漂浮在吴地的天空,表明了对过往的留恋。
- 红叶风双镫:红叶在风中摇曳,表现出秋日的景象。
- 黄花雨一鞭:雨中黄花被打击,象征着生活的艰辛。
- 五年三白下:经历了五年的生活,诗人感到时光在流逝。
- 愁绝为名牵:因追求名利而感到极度的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红叶比作“双镫”,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愁绝”为名牵,赋予情感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名利的无奈和忧愁,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日暮:象征着人生的黄昏,暗示时间的流逝。
- 空江:代表孤独和寂寞的境地。
- 乡云:象征对故乡的思念和归属感。
- 红叶与黄花:秋天的代表,寓意生命的变迁和时光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秣陵道”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浙江
B. 江苏
C. 安徽
D. 福建 -
“乡云埋楚岫”中的“楚岫”指的是哪个地区? A. 楚地
B. 吴地
C. 晋地
D. 赵地 -
诗人因为什么感到愁苦? A. 生活贫困
B. 追求名利
C. 身体不适
D. 与朋友分离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陈佩珩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比较,两者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但风格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杜甫的诗更为沉重,而陈佩珩则更为细腻和含蓄。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诗词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