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采芳人杳
作者: 张炎 〔宋代〕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
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
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白话文翻译:
采花的人已经不见了,顿时感觉游玩的兴致少了许多。
在外地看春天,草木一片茫茫,诗情总是被愁苦所打扰。
去年燕子飞到天边,今年的燕子又飞到谁家呢?
三月里不必再听夜雨,因为现在已经不是催花的时节了。
注释:
- 采芳:采摘花草,指春游时的活动。
- 杳:深远、渺茫,表示人影不见。
- 草草:匆忙、应付,暗示诗人对春天的感受不够深入。
- 诗愁:因写诗而生的愁苦。
- 燕子:春天的象征,燕子的到来意味着春天的来临。
- 催花:意指春雨催促花开,代表春天的美好。
典故解析: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 这句诗中的“燕子”是春天的象征,古人常用燕子来描绘春天的来临,表达对往年春光的追忆与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炎(生卒年不详),字伯猷,号白云山人,宋代词人,擅长填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生活细节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春季,诗人面对春天的美景,感受到游情与愁苦之间的矛盾,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采芳”为引子,开篇便将诗人的游兴与愁情相对比,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中“采芳人杳”一句,意在暗示春天的美好与欢乐,然而因采花的人不在,诗人便感到游玩的情绪减退,表现出一种孤独之感。接着诗人提到“客里看春多草草”,在外地目睹春光,却因诗愁而无法尽情享受,显示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诗意的追求。
随后,诗人通过燕子的比喻,展现了对往年春天的怀念与现实的对比。“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此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对过往的追忆,增添了一份无奈的情感。最后一句“三月休听夜雨”,则是对春雨催花的否定,诗人似乎在告诫自己,春天已逝,不必再沉浸于对过去的思念,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接受。
整首词兼具了春游的欢愉与内心的孤寂,既有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也有对时间流逝的叹息,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细腻的观察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采芳人杳”:春游的伴侣不见,令人感到孤寂。
- “顿觉游情少”:心中游玩的情绪瞬间减少。
- “客里看春多草草”:身在他乡,感受到的春天显得匆忙。
- “总被诗愁分了”:诗情被愁苦打断,无法尽情享受春光。
- “去年燕子天涯”:去年燕子飞得很远,象征春天的过去。
- “今年燕子谁家?”:今年的燕子飞往何处,暗示对过往的追忆。
- “三月休听夜雨”:三月的夜雨不再催促花开,反映一种现实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比:将春游的欢乐与内心的愁苦相对比。
- 隐喻:燕子作为春天的象征,暗示时光的流逝。
- 排比:多次使用“今年”、“去年”形成时间的对比,加深感受。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分析:
- 采芳:象征春天的快乐活动,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 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与流逝的时光,表现出对往年的怀念。
- 夜雨:象征春雨与时光的催促,暗示时光的流逝与对现实的接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采芳人杳”指的是什么?
- A. 采花的人不见了
- B. 春天来了
- C. 游玩的人很多
-
诗中提到的“燕子”象征着什么?
- A. 秋天
- B. 春天的到来
- C. 夏天的炎热
-
“三月休听夜雨”的意思是什么?
- A. 春雨催花
- B. 不必再听夜雨
- C. 夜雨很美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与张炎的《清平乐·采芳人杳》都表现了对春天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李清照的词更显女性的细腻与柔情,而张炎的词则更具沉思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词学会刊》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