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至赵北口》
时间: 2025-01-14 19:41: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短烛烧残马暂停,渡头村舍户犹扃。
鸡声警露鸣高树,雁阵排空下远汀。
两岸芦花飞白雪,半湖秋水带寒星。
凭栏欲济无舟楫,目极遥山一抹青。
白话文翻译:
短短的蜡烛快要燃尽,马儿在渡口停下。
村舍的门依旧紧闭,鸡鸣声在高树上警醒着露水。
大雁成阵飞过天空,向远处的沙洲飞去。
两岸的芦苇花随风飘荡,像白雪一样;
湖水一片秋色,映照着寒星。
我凭栏望去,想要渡河却没有船只,
远处的山峦在视线的尽头隐约可见,只有一抹青色。
注释:
- 短烛:指的是小蜡烛,象征着微弱的光亮。
- 马暂停:表示马在渡口停下,暗示旅途的暂停。
- 扃:关上,锁上,指村舍的门没有开。
- 鸣高树:指鸡叫声在高大的树上回响。
- 雁阵:成群的大雁排成队形飞行。
- 远汀:远处的沙洲。
- 芦花:指生长在水边的芦苇花。
- 寒星:指秋天的星空,显得清冷。
- 舟楫:船只,这里暗示着缺乏渡河的工具。
- 遥山一抹青:远处的山影在天空中隐约呈现出青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缪公恩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于浙东,后生活于浙江和安徽。缪公恩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渡口的情景,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晓至赵北口》是一首描绘清晨景象的诗作,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诗人在短短的八句中,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还流露出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开篇以“短烛烧残”引入画面,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不易;“马暂停”则象征着旅途的暂停与思考的时刻。接着,鸡鸣声与雁阵飞行的描写,形成一种动与静的对比,突显出自然界的生机与诗人的孤独。
“两岸芦花飞白雪,半湖秋水带寒星”一句,构建了一幅诗意盎然的秋日图景,芦花如雪般洁白,湖水则映照着寒星,给人一种清冷而又宁静的感觉。这种自然的描绘不仅是对景色的赞美,更是对内心情感的映射。最后一句“凭栏欲济无舟楫”,使得整首诗在美景中透出一丝无奈与失落,诗人虽欲渡河却无舟可借,象征着人生路途中的种种困境与迷茫。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令人倍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短烛烧残:蜡烛快要熄灭,暗示时光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
- 马暂停:旅途中的停顿,意味着思考和回望。
- 渡头村舍户犹扃:村舍依然紧闭,象征着孤独与静谧。
- 鸡声警露鸣高树:鸡鸣声打破宁静,带来晨曦的气息。
- 雁阵排空下远汀:大雁飞过,描绘了自然生机与迁徙的主题。
- 两岸芦花飞白雪:芦花随风起舞,营造出一种秋日的美丽。
- 半湖秋水带寒星:湖水清冷,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 凭栏欲济无舟楫:想要渡河却无船,暗示人生的无奈。
- 目极遥山一抹青:远山隐约,象征着希望与未知的未来。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芦花比作白雪,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对仗:如“鸡声警露”“雁阵排空”,形成音韵的和谐美。
- 拟人:鸡鸣声被赋予警醒的作用,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旅途的孤独,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怀念,反映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 短烛:象征着时光的短暂与脆弱。
- 马:代表旅行与探索。
- 鸡声:象征着清晨的生机与希望。
- 雁阵:象征着迁徙、旅途与生命的延续。
- 芦花:象征着秋天的凋零与自然的美。
- 湖水: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远山:象征着未来的未知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短烛烧残”意指什么?
- A. 生活的希望
- B. 时光的流逝
- C. 自然的美丽
-
“凭栏欲济无舟楫”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乐观
- B. 对人生的无奈
- C. 对自然的赞美
-
诗中提到的“鸡声”主要是用来描绘什么?
- A. 晚上的宁静
- B. 清晨的生机
- C. 旅行的疲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by杜甫: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人生的感慨。
- 《夜泊牛渚怀古》 by李白:描绘了夜晚的情景,探讨了历史与生命的关系。
诗词对比:
- 同为描绘自然的作品,李白的《静夜思》与缪公恩的《晓至赵北口》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前者更为直接沉重,后者则更显清淡宁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山水诗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