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江口阻风三日》
时间: 2025-01-14 06:04: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浔阳江口阻风三日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枯桑最知天风高,
旅人更觉时序迫。
去年解官出北门,
犹缆江船依贾客。
狙公七芧富贵天,
喜四怒三俱可怜。
湖口县前教战鼓,
声到浔阳渡头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浔阳江口滞留三日的经历。枯桑树最能感受到高空的风,旅人则更加感受到时间的紧迫。去年我从北门解除官职,依然是在江边缆船等待贾客的到来。狙公(指狙猴)在富贵的天空中欢喜,四方的事物让人感到可怜。湖口县前传来战鼓声,声音传到浔阳渡头的船上。
注释
- 枯桑:枯萎的桑树,象征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天风高:形容天空的风势很大,暗示自然环境的恶劣。
- 旅人:指诗人自己,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解官:指解除官职,表达了一种离愁别绪。
- 狙公:指狙猴,可能隐喻那些在富贵中沉迷的人。
- 湖口县:指湖口县,地名。
- 战鼓:战争的号角,表明战事的紧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魁,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以其清新、高远的诗风闻名,作品多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作者被贬期间,他在浔阳江口滞留的经历,反映了他对身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时局动荡的忧虑。
诗歌鉴赏
《浔阳江口阻风三日》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诗作。诗中,黄庭坚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开头的“枯桑最知天风高,旅人更觉时序迫”将自然与人的内心感受巧妙结合,枯桑象征着岁月的无情,旅人的紧迫感则反映了他对流逝时光的无奈。诗人在回忆解官之事时,既有对往日荣华的怀念,也有对当下困境的无奈。狙公的描写则暗示了他对社会中富贵者的批判,表达了对世事的无情和对人情的无奈。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富有意境,运用“战鼓”这一意象,突显了历史战乱的背景,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深度。黄庭坚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与人事感受的交织,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枯桑最知天风高:枯萎的桑树最能感知高空的风,暗喻自然与人的内心感受。
- 旅人更觉时序迫:旅人感受到时间的紧迫,反映出身处困境的焦虑。
- 去年解官出北门:提及自己解除官职的经历,表达对往事的追忆。
- 犹缆江船依贾客:依然在江边等待贾客,象征着不变的生活状态。
- 狙公七芧富贵天:狙公在富贵的天空中欢愉,批判对物质的追求。
- 喜四怒三俱可怜:对世事的感慨,暗示人情冷暖的无奈。
- 湖口县前教战鼓:描绘历史背景,传达战争的紧迫感。
- 声到浔阳渡头船:战争的声音传达到江边,象征着历史的延续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枯桑比作时间的象征,生动地表达了岁月的无情。
- 对仗:如“喜四怒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结构美。
- 拟人:枯桑被赋予了感知风的能力,使得自然景象更具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人事,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枯桑: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旅人:代表诗人自身,流露出对命运的无奈。
- 狙公:代表社会中沉迷于享乐的人,批判其物质追求。
- 战鼓:象征历史的动荡与不安,增加了诗的紧迫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枯桑”象征什么? A. 美丽的自然
B. 时间的流逝
C. 富贵的生活
D. 战争的阴影 -
“旅人更觉时序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A. 轻松愉快
B. 时间的紧迫感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过去的怀念 -
诗中“狙公七芧富贵天”意在表达什么?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C. 对动物的喜爱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黄庭坚《浔阳江口阻风三日》与杜甫《春望》:两首诗都反映了个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与忧虑。黄庭坚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经历的结合,展现了内心的挣扎,而杜甫则通过对战乱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