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衷心》

时间: 2025-01-01 14:05:43

叹沧洲行客,虚掷年华。

飘泊处,似杨花。

听墙头短笛,城上悲笳。

离前事,追记得,泪如麻。

湘水岸,玉人家。

梦魂也畏道涂赊。

问何时纨扇,远饷秦嘉。

眉欲锁,肠欲结,向谁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献衷心
——陆求可

叹沧洲行客,虚掷年华。
飘泊处,似杨花。
听墙头短笛,城上悲笳。
离前事,追记得,泪如麻。
湘水岸,玉人家。
梦魂也畏道涂赊。
问何时纨扇,远饷秦嘉。
眉欲锁,肠欲结,向谁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流浪生活的感慨,年华似乎在虚度,漂泊的生活让人痛苦,像随风飘散的杨花。远处传来的短笛声和城上悲伤的乐曲让人心生惆怅。对往事的追忆令人泪如雨下。湘水岸边有美丽的女子家,然而梦中却常常畏惧归路漫漫。何时能再次见到那遥远的秦嘉?眉心紧锁,心中愁苦,无人倾诉。

注释

  • 沧洲:指江河湖泊,象征漂泊的环境。
  • 杨花:杨树的花,形容轻浮与飘荡。
  • 短笛:一种乐器,声音悲凉。
  • 悲笳:古代一种用来哀悼的乐器,象征伤感。
  • 湘水:指湘江,表示江水的柔美与哀愁。
  • 纨扇:用丝绸制作的扇子,象征高雅与清凉。
  • 秦嘉:古时的美丽地方,表示向往与憧憬。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陆求可,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常用细腻的描写表达内心情感。
  • 创作背景:写作时期陆求可可能身处动荡的政治环境,个人经历的漂泊与思乡之情促使他创作此诗,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歌鉴赏

《献衷心》是一首充满感伤的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强烈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流浪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诗的开头以“叹”字引入,直接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随后通过“虚掷年华”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自己的漂泊。接着,诗人用“飘泊处,似杨花”来形容自己无根的生活,恰如春风中那无处不在的杨花,随风而逝,令人感到无奈和惆怅。

诗中“听墙头短笛,城上悲笳”更是将孤独的情感推向高潮。短笛与悲笳的交织,仿佛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表露无遗。面对往事的追忆,泪水如麻,令人心痛。在湘水之畔的“玉人家”中,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最后,诗人以“眉欲锁,肠欲结,向谁嗟”结尾,突显了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无助,仿佛在呼唤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叹沧洲行客,虚掷年华:感叹流浪的人生,年华似乎在浪费。
    • 飘泊处,似杨花:漂泊的生活像随风飘散的杨花。
    • 听墙头短笛,城上悲笳:墙头传来短笛声,城上有悲伤的乐声。
    • 离前事,追记得,泪如麻:回忆往事,泪水止不住,像麻一样缠绕。
    • 湘水岸,玉人家:在湘水岸边,有美丽女子的家。
    • 梦魂也畏道涂赊:梦中也畏惧归路遥远。
    • 问何时纨扇,远饷秦嘉:何时能再次见到美好的秦嘉?
    • 眉欲锁,肠欲结,向谁嗟:眉头紧锁,心中愁苦,向谁诉说?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泪如麻”形象地比喻了痛苦的心情。
    • 对仗:如“眉欲锁,肠欲结”,形成了工整的对称。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流浪生活的惆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深沉而细腻,展现了人对归属和情感寄托的渴求。

意象分析

  • 杨花:象征无根的漂泊与生命的脆弱。
  • 短笛与悲笳:象征孤独与哀伤的情感。
  • 湘水岸与玉人家:代表美好与向往的理想生活。
  • 纨扇与秦嘉:象征高雅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杨花”象征什么?

    • A) 坚强
    • B) 漂泊与无根
    • C) 美丽
    • D) 忍耐
  2. 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

    • A) 听墙头短笛
    • B) 泪如麻
    • C) 湘水岸
    • D) 眉欲锁
  3. 诗中提到的“纨扇”象征什么?

    • A) 舒适
    • B) 哀伤
    • C) 高雅与清凉
    • D) 远方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和兄弟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渴望与无奈。
  • 《献衷心》则侧重于个人对漂泊生活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基调更为孤独与凄凉。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陆求可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诗词中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