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黄时雨 乱后怀友同江子愚作》
时间: 2025-01-14 17:40: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子黄时雨 乱后怀友同江子愚作
作者: 张慎仪 〔清代〕
看尽飞花,正梅子渐黄,乍暖还雨。
春去不多时,已无觅处。
犹是清和天气,个侬休向闲中误。
林亭住。烧笋焙茶,也饶风趣。
望里,层层云树。
念故人千里,一别难聚。
矧燹后江山,又伤惨沮。
欲待追寻除是梦,梦中不辨西南路。
情莫诉。拍一阕离骚谱。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梅子渐渐变黄的时节,我看尽了飞舞的花瓣,忽然间又遇上了春雨。春天已经不多了,我再也找不到寻觅的地方。虽然天气依旧清和,但请你不要在闲散中误了时光。
我住在林亭中,烧笋煮茶,生活也有些乐趣。
远望去,层层叠叠的云树映入眼帘。
我怀念远方的朋友,千里之遥,难以重聚。
更何况经历了灾难后的江山,令人心痛沮丧。
我想追寻那失去的美好,然而那不过是梦境,梦中又分辨不清西南的道路。
情感无处倾诉,只能谱写一阕离骚之曲。
注释
- 梅子:指梅子成熟的季节,象征着夏天的到来。
- 乍暖还雨:形容天气变化无常,春天乍暖乍寒。
- 清和天气:指春天温暖而清新的气候。
- 林亭:指位于林中的小亭子,是一种休憩的地方。
- 燹:指大火或灾难,诗中暗指战乱后的景象。
- 离骚:古代诗人屈原所作,表达对故国和友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慎仪,清代诗人,以其清新、细腻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兼具深刻的感情与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动荡不安的时代,作者在经历战乱后感受到对故土和友人的深切怀念,诗中渗透着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梅子黄时雨》不仅描绘了春末夏初的自然景象,更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对友人的思念。开篇用“梅子渐黄,乍暖还雨”描绘了时节的变迁,既表现了自然的美,又引出诗人内心的感慨。诗人透过自然景象,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春天即将结束,却无处可寻,显得格外孤独。
接着,诗中描写了在“林亭”中饮茶的情景,虽有些许乐趣,却难掩内心的忧伤。此时的“烧笋焙茶”成为诗人自我安慰的方式,反映了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随着情感的深化,诗人表达了对千里之外故友的怀念,这种思念在灾难后的江山中愈发显得苍凉。诗的最后,诗人对追寻的无力感,暗示了现实的残酷与梦想的无奈。整体而言,这首诗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巧妙结合,既有细腻的生活描写,又有深邃的哲思,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看尽飞花:描绘了春天花瓣飘落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正梅子渐黄,乍暖还雨:暗示季节的变换,梅子开始成熟,而天气又时常变幻。
- 春去不多时,已无觅处:反映了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惋惜,失去的美好难以再寻。
- 犹是清和天气,个侬休向闲中误:尽管天气依旧温暖,但诗人警示不要在闲散中错过时光。
- 林亭住:描绘了诗人隐居于自然中,享受宁静的生活。
- 烧笋焙茶,也饶风趣:在简单的生活中寻求乐趣,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望里,层层云树:描绘了远方的自然景观,增添了诗的意境。
- 念故人千里,一别难聚: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感受到距离带来的孤独。
- 矧燹后江山,又伤惨沮:提及战乱后的江山,悲伤与沮丧交织。
- 欲待追寻除是梦,梦中不辨西南路:追寻已成空,梦中无法分辨方向,体现了迷茫。
- 情莫诉:表达了无法倾诉的情感,最后以“拍一阕离骚谱”结束,寓意对离别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梅子、飞花等自然意象,隐喻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对仗:如“乍暖还雨”与“春去不多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子:象征着夏天的到来,也暗示着青春的逝去。
- 飞花:代表着美好而短暂的事物,映射了人生的无常。
- 云树:体现了远方的惆怅与思念,增添了诗歌的深度。
- 林亭:代表着隐逸与宁静,是诗人内心安宁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乍暖还雨”意指: A. 天气变化
B. 季节固定
C. 自然灾害
D. 友谊长存 -
“念故人千里,一别难聚”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思念
C. 愤怒
D. 期待 -
诗人通过“林亭住”想表达: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B. 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C. 对朋友的怀念
D. 对战争的恐惧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与对爱的思念,但更多体现出女性的细腻情感。
- 苏轼《水调歌头》:探讨了人生哲学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更为宽广的视野与豪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中的自然与情感》
这些参考资料将提供更深入的理解与背景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梅子黄时雨》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