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石室藏书图》
时间: 2024-12-29 01:51:28意思解释
题石室藏书图
作者: 刘文如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开匣拜遗容,凄然心暗伤。
未及见慈亲,惟见图卷长。
夫子秉遗教,显亲早名扬。
当年课夜读,教以古文章。
治家似钟郝,半典嫁时裳。
聚得千卷书,训以石室藏。
夫子成德器,终天忆北堂。
四祭陈五鼎,举爵每徬徨。
哀哉寸草心,难报春晖光。
于今选楼上,即是古墨庄。
圣恩酬母德,更图一品妆。
白话文翻译
打开匣子拜访遗留的容颜,心中凄凉不已。
未曾见到慈爱的母亲,只看到长长的书卷。
老师秉承先人遗教,早已为父母显名。
当年在夜间读书,是教我古人的文章。
治理家庭如同钟郝,半是嫁妆的时装。
聚集了千卷书籍,教诲都在石室中。
老师成就了德才,永远铭记北堂。
祭奠的四鼎,举杯时心中徬徨。
哀哉这寸草之心,难以报答春日的光辉。
如今在楼上,正是古代的墨庄。
圣恩回报母德,更想图一品妆。
注释
- 匣: 指书匣,盛放书籍的容器。
- 遗容: 逝者的容貌,指诗人对母亲的怀念。
- 慈亲: 指慈爱的母亲。
- 夫子: 通常指孔子,此处指老师。
- 钟郝: 指钟期和郝皓,借喻善于治家的人。
- 北堂: 指家庭中的长辈,尤其是父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文如,清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家庭的重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和对教育的感激之情,尤其是在古代,家教对人的成长影响深远,诗中表达了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石室藏书图”为引,展现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与感激之情。诗的开头便通过“开匣”引入,象征着打开心灵的匣子,揭示出内心的痛苦与哀伤。母亲的身影虽未能见到,但书卷的存在让人倍感亲近,承载着浓厚的情感。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回忆起老师的教诲,强调了知识与教育的重要性,表现了对父母教导的感激。
整首诗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千卷书”、“四祭陈五鼎”等,传达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诗人在表达哀思的同时,也展现出对未来的期望,显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最后的“圣恩酬母德”,则是对母亲恩情的回报,体现出对家庭和母爱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开匣拜遗容”描绘了作者对已故母亲的追忆与敬仰。匣子象征着记忆的封存,遗容则是对母亲的怀念。
- 第二句“未及见慈亲,惟见图卷长”强调了未能见到母亲的遗憾,书卷长则象征着母亲教导的深远。
- 之后的几句回忆了老师的教诲与家庭的治理,展现出诗人对教育的珍视。
- “哀哉寸草心,难报春晖光”则是对母爱的感慨,表达了无以回报的心情,情感真挚而深切。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对仗,如“治家似钟郝,半典嫁时裳”,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还有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比如“寸草心”和“春晖光”,使得情感更加生动和形象。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与感恩,表现了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 书卷: 代表知识与智慧,象征着母亲的教导。
- 匣子: 象征记忆的封存与追忆。
- 春晖光: 代表母爱的温暖与无私,是一种无以回报的恩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夫子”指的是谁? A. 孔子
B. 诗人的父亲
C. 诗人的老师
答案: A -
“寸草心”的意思是? A. 细微的心意
B. 巨大的爱心
C. 无私的奉献
答案: A -
“圣恩酬母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老师的感激
B. 对母亲的回报
C. 对朋友的感激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刘文如的《题石室藏书图》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在主题上都涉及对往事的回忆和对亲人的思念,前者侧重于对母亲教诲的感激,后者则是对友人和往昔的追忆。两者都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值得细细品味。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