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包山寺憩其下院遂访毛公坛》
时间: 2024-12-29 16:36: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数里冲秋炎,投门释午倦。
不知云岫深,来此下方院。
偶逢真率僧,草履何轻便。
息阴竹柏间,刚及茶瓜荐。
爽气来虚堂,雄势眄崇殿。
小话废兴迹,恰未龙象变。
仙坛古道场,尘劫迅飙电。
过墟天宇空,陟峻榛莽遍。
波窥双井沈,丹想九成炼。
错疑绿毛生,松针落衣缘。
白话文翻译:
在几里远的地方,秋天的炎热冲击着我,进入寺庙的门,释放了午后的疲倦。
不知道云雾深处的景致,来到这里的下方院子。
偶然遇见一位真诚的和尚,赤脚轻便,行走如风。
在阴凉的竹林和柏树之间休息,刚好能够品尝茶瓜的清香。
清爽的空气飘入虚堂,雄伟的气势俯视崇高的殿堂。
轻声谈论着历史的废兴,恰好没有经历过龙象的变迁。
仙坛是个古老的道场,尘世的劫难如迅速的风和闪电。
经过村庄,天空显得空旷,攀登陡峭的山林遍布着灌木。
波光照映着双井的深邃,心中幻想着九成的丹药炼成。
错以为绿毛生长,松针落在衣服的边缘。
注释:
- 数里:指几里路,形容远。
- 冲秋炎:秋天的炎热袭来。
- 释午倦:释,释怀、释放;午倦,指午后的疲倦。
- 云岫:云雾缭绕的山峰。
- 真率僧:真率,真诚、朴素;僧,和尚。
- 草履:一种草编的鞋,轻便舒适。
- 息阴:在阴凉处休息。
- 茶瓜:一种植物,指茶瓜的清香。
- 虚堂:空旷的厅堂。
- 雄势:雄伟的气势。
- 龙象变:指历史的变迁。
- 仙坛:仙人的坛子,指道教的修行场所。
- 尘劫:尘世的灾难。
- 陟峻:攀登陡峭的地方。
- 波窥:波光映照。
- 丹想:幻想炼丹的过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潘钟瑞,清代诗人,生平情况较少记载,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作者游览包山寺时,表现了他在秋日的宁静与清新氛围中,与和尚的交流以及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在秋日游历中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渗透着对自然和人文的思考。开篇以“数里冲秋炎”引入,描绘出秋天的炎热和游历的艰辛,随即转入寺庙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对“真率僧”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真诚人性的欣赏。在与和尚的对话中,诗人不仅享受了自然的清凉,还感受到一种人文的交融与思想的启迪。
后半部分,诗人探讨历史的变迁与道教文化的深邃,表现出一种哲理思考。诗句“仙坛古道场,尘劫迅飙电”透露出对人世间浮沉的感慨,结合“过墟天宇空”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整体来看,这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上生动而细腻,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怀的交织,传达出一种恬淡的生活哲学与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数里冲秋炎:几里路程的秋天炎热袭来,表现出旅途的艰辛。
- 投门释午倦:进入寺庙,放下了午后的疲倦,体现出放松的心境。
- 不知云岫深:对山中云雾的深邃感到陌生,展现探索的心情。
- 来此下方院:来到这个宁静的院落,营造出一种安静的氛围。
- 偶逢真率僧:偶然遇见真诚的和尚,增加了人文气息。
- 草履何轻便:草履轻便,形象生动,表现出和尚的朴素生活。
- 息阴竹柏间:在阴凉的竹林和柏树间休息,感受自然的清幽。
- 刚及茶瓜荐:品尝茶瓜,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 爽气来虚堂:清爽的空气飘入堂中,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 雄势眄崇殿:对崇高殿堂的仰望,表现出对文化的敬仰。
- 小话废兴迹:轻声谈论历史的兴废,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
- 恰未龙象变:指历史的变迁未曾发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仙坛古道场:道教文化的古老场所,营造出神秘色彩。
- 尘劫迅飙电:尘世的劫难如风电般迅速,体现了人生的无常。
- 过墟天宇空:经过村庄,感受到天际的空旷,增加了空间感。
- 陟峻榛莽遍:攀登陡峭的山林,展现自然的壮丽。
- 波窥双井沈:波光照映着深邃的井水,增加了意象的层次。
- 丹想九成炼:幻想炼丹的过程,体现出追求理想的心情。
- 错疑绿毛生:错以为绿毛生长,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 松针落衣缘:松针落在衣服上,增添了生活的细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爽气来虚堂”,用自然的清新比喻心境的宁静。
- 对仗:如“息阴竹柏间,刚及茶瓜荐”,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波窥双井沈”,将波光赋予生命,增添了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与人文的追求,表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理想境界,提倡简朴生活与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炎:象征时间流逝和季节的变化,带来思考。
- 真率僧:象征真诚与朴素的生活态度。
- 竹柏:代表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 仙坛:象征道教文化与修行的理想境界。
- 双井:象征深邃与内心的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真率僧”是指什么?
- A. 假和尚
- B. 真实的和尚
- C. 书生
- D. 游客
-
诗中提到的“茶瓜”指什么?
- A. 一种饮品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食物
- D. 一种果实
-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 A. 对金钱的追求
- B. 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
- C. 对历史的反思
- D. 对友情的赞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潘钟瑞的诗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交融,表现出一种回归自然的恬淡心态。
- 而杜甫的《登高》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感慨,情感较为悲壮。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选注》
- 《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