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伏流金石,端居若探汤。
古松摇落照,芒履促追凉。
天壤知谁似,形骸亦自忘。
何须北窗下,始解到羲皇。
白话文翻译:
三伏天的酷热如同流动的金石,我静静地待在这里,感觉仿佛身处热汤之中。古老的松树在阳光下摇曳,投下斑驳的影子,穿着草鞋的我急切地追寻那一丝凉意。天地间又有谁能和我一样呢?身体的存在也仿佛被我遗忘了。何必在北窗之下等候,才能明白羲皇的意义呢?
注释:
- 三伏:指一年中最热的三十天,通常在夏季。
- 流金石:形容酷热的天气,金石流动比喻炎热的气息。
- 端居:静静地待在某处。
- 探汤:形容热得令人难以忍受。
- 古松:指古老的松树,象征坚韧和长寿。
- 芒履:草鞋,古代人们在炎炎夏日常穿的鞋子。
- 追凉:寻找凉爽的感觉。
- 羲皇:传说中的帝王,象征智慧和光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邹浩,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日常生活为题材,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追凉》创作于盛夏酷暑之时,诗人通过描绘酷热的环境和自身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对清凉的渴望,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夏季炎热的无奈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追凉》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盛夏酷热的场景,结合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出一种悠闲而又渴望清凉的情绪。前两句描写了身处三伏的炙热,诗人静坐其间,仿佛身处热汤之中,传达出闷热的压迫感。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古松摇落的影子和急切追寻凉意的形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清凉的向往。后两句转而反思,诗人感慨天地间的孤独,仿佛自己在炎热中忘记了身体的存在。最后一行更是提出哲学思考,何必在北窗之下等待,而是要主动去体验生活,去理解羲皇的智慧与光辉。
整首诗气韵生动,情感真挚,展现出诗人在对抗酷暑中的清凉追求,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伏流金石:描绘出三伏天的热度,如同金石在流动,形成一种强烈的感官体验。
- 端居若探汤:诗人静坐在酷热中,感受到如同在热汤中一样的炙热,表达了对环境的不适。
- 古松摇落照:古松的摇曳与阳光交相辉映,形成阴影,为诗人提供了一丝凉意。
- 芒履促追凉:穿着草鞋的诗人急切地追寻那一抹清凉,表现出对自然的渴望。
- 天壤知谁似:在天地之间,诗人感叹有谁能与自己相似,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 形骸亦自忘:在炎热中,身体的存在似乎被遗忘,强调了诗人对内心和外界的深刻体验。
- 何须北窗下:质疑传统的待机方式,认为不必在北窗下等待凉爽的到来。
- 始解到羲皇:羲皇象征着智慧与光明,诗人强调主动体验生活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酷热比作“流金石”,形象生动。
- 拟人:古松的摇曳被赋予了生命,增强了自然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形成和谐的音韵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炎热的夏季,表达了对自然清凉的渴望,反思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孤独,同时提醒人们要主动体验生活,而不是被动等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伏:象征酷热与生命的考验。
- 古松:象征长寿、坚韧与自然的力量。
- 凉意:象征心灵的宁静与舒适,反映出对生活的向往。
- 羲皇:象征智慧与光明,寓意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三伏流金石”中“流金石”意指什么?
- A. 炙热的天气
- B. 美丽的风景
- C. 流动的水
- D. 生活的快乐
-
诗中提到的“羲皇”象征什么?
- A. 自然
- B. 智慧与光明
- C. 哲学
- D. 历史
-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了对清凉的渴望?
- A. 古松
- B. 芒履
- C. 天壤
- D. 北窗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将《追凉》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进行对比。两首诗均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刻体验与感悟,但《追凉》更关注内心的渴望,而《早发白帝城》则传达了对旅途的激情与奋发向上的精神。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