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中悬日月,激激正鸣泉。洗耳岂吾事,披襟聊石边。焦桐无杂弄,佩玉有群仙。欲识偃溪语,于今蹄与筌。
白话文翻译
在天空中悬挂着日月,清泉在激荡中急速流淌。洗耳听水与我何干,披开衣襟坐在石边。焦桐树下没有杂音,佩玉相伴宛如众仙。若想了解偃溪的语言,现在只需脚踏水面与筌网。
注释
- 洗耳:意指洗净耳朵,以专心听水声。
- 披襟:披开衣襟,表示放松身心。
- 焦桐:焦黑的桐树,象征静谧的环境。
- 佩玉:身上佩戴玉器,常象征高贵和清雅。
- 偃溪:指溪水流淌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邹浩,字景明,号渔阳,北宋时期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喧嚣生活的逃避与向往。
诗歌鉴赏
《听泉》是一首描绘自然之美的诗作,诗人通过清泉、桐树、佩玉等意象,传达出一种与世无争、追求内心宁静的思想。开头两句“天中悬日月,激激正鸣泉”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与生动,日月的悬挂和泉水的鸣响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又动感的氛围。接下来的“洗耳岂吾事,披襟聊石边”则是诗人对自然的沉醉与放松,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焦桐无杂弄,佩玉有群仙”描述了环境的宁静与纯粹,焦桐树下没有杂音,只有佩戴玉器的仙人伴随,似乎在暗示诗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欲识偃溪语,于今蹄与筌”,诗人表达了对溪水声音的向往,意在揭示自然的深邃与智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探索,流露出一份对简单生活的珍视与对纷扰世俗的超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天中悬日月:天空中悬挂着日月,展示宇宙的壮观。
- 激激正鸣泉:清泉声势激荡而鸣叫,描绘自然的活力。
- 洗耳岂吾事:洗耳听水与我无关,表示对外界的无所谓。
- 披襟聊石边:披开衣襟坐在石边,体现一种悠闲自得的状态。
- 焦桐无杂弄:焦黑的桐树旁没有杂音,强调环境的宁静。
- 佩玉有群仙:佩戴玉器的众仙,象征清雅的生活追求。
- 欲识偃溪语:想要了解溪水的声音,暗示自然的智慧。
- 于今蹄与筌:现在只需通过水面与筌网来感受。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个句子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了“日月”、“泉水”、“桐树”等自然意象,丰富了诗的内涵。
-
主题思想: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
意象分析
-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宇宙的永恒。
- 泉水:代表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声音。
- 焦桐:象征静谧与孤独的环境。
- 佩玉:象征高雅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洗耳”是什么意思?
- A. 清洗耳朵
- B. 专心听水声
- C. 听音乐
-
“披襟聊石边”中“披襟”表达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 A. 紧张
- B. 悠闲自得
- C. 忧愁
-
诗中的“焦桐”象征什么?
- A. 热闹
- B. 宁静
- C. 繁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邹浩的《听泉》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邹浩更加强调个人的内心体验,而王维则在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中融入了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