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杂诗和林石田》

时间: 2025-01-19 19:06:27

静看从衡士,番成买卖儿。

禁中惊战鼓,城上出降旗。

魏操非无汉,唐渊不有隋。

从兹更革后,宁复太平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静看从衡士,番成买卖儿。
禁中惊战鼓,城上出降旗。
魏操非无汉,唐渊不有隋。
从兹更革后,宁复太平期。

白话文翻译:

我静静地看着那些商人,像是做成了买卖的孩子。
禁苑里传来震耳欲聋的战鼓,城头上升起了投降的旗帜。
魏武帝曹操并非没有汉朝的气象,唐朝的渊源也并非没有隋朝的影响。
从今往后,经过这番变革,是否还能期待太平盛世呢?

注释:

  • 衡士:古代从事贸易的人,这里指商人。
  • 买卖儿:指像小孩一样天真无邪地做买卖。
  • 禁中:指皇宫。
  • 战鼓:在古代,战鼓是用来激励士气和传达指令的乐器,这里暗示着战争的来临。
  • 降旗:表示投降的标志。
  • 魏操:指曹操,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
  • 汉、唐、隋:指中国历史上几个重要的朝代。
  • 更革后:指经过变革之后。
  • 太平期:指安定的时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字景升,号石田,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歌和散文。他的作品多表现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注,以情感细腻和语言优美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战乱频繁的时期。作者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鉴赏:

《杭州杂诗和林石田》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状的忧虑。整首诗以商人和战鼓作为引子,先描绘了商人们在乱世中的生存状态,接着转向对战争和投降的描写,最后引入了历史人物的对比,表现了历史的循环与变迁。

诗中提到的“魏操非无汉,唐渊不有隋”,道出了历史上各个朝代之间的复杂关系,暗示了历史并非一成不变。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提出了对未来的思索,尤其是对太平盛世的期盼。这种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入思考,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当下的感慨,更是对人类命运的哲学思考。

诗中用词简练而富有力度,意象鲜明,尤其是“禁中惊战鼓”与“城上出降旗”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而最后一句“宁复太平期”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和期盼,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静看从衡士:诗人观察商人,暗示在动荡中,商人们却依然在追逐利益。
  2. 番成买卖儿:商人如同孩子般天真,显示出对现实的无知或无奈。
  3. 禁中惊战鼓:皇宫中传来的战鼓声,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争。
  4. 城上出降旗:降旗象征着投降,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失败的无奈。
  5. 魏操非无汉:提到历史上的曹操,强调历史的循环。
  6. 唐渊不有隋:同样道出唐朝与隋朝之间的关系,暗示着历史的传承。
  7. 从兹更革后:经过变革后,未来的路向何方?
  8. 宁复太平期: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充满了忧虑。

修辞手法:

  • 对比:商人与战鼓的对比,反映了和平与战争的强烈对立。
  • 典故:运用历史人物和朝代的典故,加深了诗的厚重感。
  • 拟人:将商人比作孩子,赋予其无邪的特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揭示了在乱世中人们对太平盛世的渴望。诗人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强调了和平的珍贵和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商人:象征利益与生存的追求。
  2. 战鼓:象征战争的来临与动荡。
  3. 降旗:象征失败与无奈。
  4. 历史人物:如曹操、唐朝、隋朝,象征历史的轮回与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禁中惊战鼓”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和平的气氛
    B. 战争的来临
    C. 商人的欢笑
    D. 皇宫的宁静

  2. 填空题:诗中提到“魏操非无汉”,主要是要说明___

  3. 判断题:整首诗表达了对未来太平盛世的绝对信心。 (对/错)

答案:

  1. B
  2. 历史的循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杭州杂诗》都有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前者更为悲壮,后者则表现出对历史的成熟思索。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分析和选编宋代诗歌的经典作品。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对古诗词的详细解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