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

时间: 2025-01-17 09:35:51

石头城上小徘徊,世换僧残寺已灰。

地接汴淮山北去,江吞吴越水东来。

健鱼奋鬣随蛟舞,快鹘翻身猎雁回。

一片降旗千古泪,前人留与后人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头城上小徘徊,世换僧残寺已灰。
地接汴淮山北去,江吞吴越水东来。
健鱼奋鬣随蛟舞,快鹘翻身猎雁回。
一片降旗千古泪,前人留与后人哀。

白话文翻译

在石头城上我徘徊,世事变迁,僧侣已残,庙宇也都化为灰烬。
这地方接连着汴河和淮河,山北向着远方而去,江水吞没了吴越的河流向东流去。
健壮的鱼跃出水面,像蛟龙般舞动,猎鹰翻身追逐着归来的大雁。
一面降旗流下千古的泪水,前人留下哀伤,留给后人感慨。

注释

  • 石头城: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城池,象征历史的变迁与沧桑。
  • 世换僧残寺已灰:指历史的更替,寺庙的破败已成灰烬。
  • 汴淮:指汴河和淮河,是古代重要的水路。
  • 健鱼奋鬣:形容鱼的活泼,象征生机。
  • 降旗:象征着历史的败落和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元量,宋代诗人,以精炼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著称。他的诗歌多反映历史变迁和个人情感,风格独特,充满了对过往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历史动荡的时期,作者通过对石头城的描绘,反映了对历史的追忆与感慨。诗中展现的历史沧桑感与个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诗歌鉴赏

汪元量的《石头城》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情感的诗。整首诗通过对石头城的描绘,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感受融为一体。开头的“小徘徊”展示了诗人对过去的思考和追忆,随之而来的“世换僧残寺已灰”则揭示了历史的无情,时间的流逝使得曾经辉煌的寺庙化作灰烬,令人感到无限惋惜。

接下来的“地接汴淮山北去,江吞吴越水东来”描绘了地理的变迁与历史的流动,显示出诗人对大自然与人事的深刻观察。诗中“健鱼奋鬣随蛟舞,快鹘翻身猎雁回”描绘了生动的自然场景,表现出生命的活力与对抗命运的勇气。而最后的“一片降旗千古泪,前人留与后人哀”则带有强烈的历史感,降旗不仅是战争的象征,更是对历史悲剧的深切哀悼。

整首诗在意境上形成了“古今交融”的效果,既有对历史的追溯,也有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思和敏锐的观察力。诗歌的情感基调为哀伤,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石头城上小徘徊:诗人徘徊于石头城,表现了对过去的沉思。
    • 世换僧残寺已灰:历史的变迁带来了寺庙的破败。
    • 地接汴淮山北去,江吞吴越水东来:描绘了地理的连通,暗示历史的交汇。
    • 健鱼奋鬣随蛟舞,快鹘翻身猎雁回: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生命的活力。
    • 一片降旗千古泪,前人留与后人哀:对历史的哀叹,表现出深厚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鱼和蛟龙相提并论,突出生命的力量。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如“健鱼奋鬣”“快鹘翻身”,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生命的感慨,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沉重,同时也展现出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意象分析

  • 石头城:象征历史的沉重与沧桑。
  • 降旗:象征历史的悲剧与哀伤。
  • 水流:象征历史的流动与变迁。
  • 鱼与鹰: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对抗命运的勇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石头城》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汪元量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世换僧残寺已灰”中“寺”指的是什么?

    • A. 寺庙
    • B. 学校
    • C. 房屋
    • D. 城市
  3. 诗中提到的“降旗”象征着什么?

    • A. 胜利
    • B. 失败与哀伤
    • C. 和平
    • D. 繁荣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汪元量的《石头城》与杜甫的《登高》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与个人的感慨,但汪元量更侧重于对具体地理和历史的描绘,而杜甫则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更为广泛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