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鄂舟中》

时间: 2024-12-29 14:52:27

万波弄日破霜寒,木落吴天意自宽。

少壮背人如去鸟,江山还我此凭栏。

警传萍醴围初合,灾被淮徐赈已难。

多垒奇荒仍满目,漫寻猿鹤共盘桓。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赴鄂舟中
作者:郑孝胥〔清代〕

万波弄日破霜寒,
木落吴天意自宽。
少壮背人如去鸟,
江山还我此凭栏。
警传萍醴围初合,
灾被淮徐赈已难。
多垒奇荒仍满目,
漫寻猿鹤共盘桓。


白话文翻译:

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阳光穿透了霜寒,
秋天的树叶在吴地悄然落下,仿佛是大自然的宽慰。
年轻人背弃故土,像离巢的小鸟,
我在这江山之中凭栏而立,心中感慨不已。
传来警报,水草萍浮,刚刚聚合,
但遭灾的淮徐一带,赈灾工作却变得艰难。
眼前多处荒凉,依旧满目疮痍,
我漫步于此,寻觅猿猴与仙鹤的身影,恍若与他们共度时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万波:指江河的波浪。
  • 吴天:指吴地,即今江苏一带。
  • 凭栏:站在栏杆边,寓意对景物的眺望与思考。
  • 警传:指警报传来。
  • 萍醴:水草与米酒,象征生活的安宁与富足。
  • 灾被:遭受灾害。
  • 淮徐:指淮河与徐州地区。
  • 奇荒:指奇异的荒芜或灾荒。
  • 猿鹤:象征自由与高洁的生灵。

典故解析:

  • 少壮背人如去鸟:暗指年轻人离开故乡,追求自由与理想;比喻早年离开家乡的人,追求更高的目标。
  • 江山还我此凭栏:表达对故土的怀念与自豪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孝胥(1835年-1896年),字子华,号穷庐,晚号疏庐,江苏常州人。清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主张诗歌应反映现实,尤其关注社会时事。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清末动荡的时期,郑孝胥在舟中行进时,面对自然景观的变化与社会动乱,感慨颇多。诗中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时局的忧虑,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郑孝胥的《赴鄂舟中》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作,描绘了诗人在舟中所见的自然景色以及对时局的感慨。诗的开头“万波弄日破霜寒”,用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江面在阳光照耀下的美丽景象,传达出一种温暖的感觉,这与后文的忧虑形成鲜明对比。

“少壮背人如去鸟”,这一句通过比喻表达了年轻人背弃故土,追求理想的心情,暗示着时代变革带来的离别。郑孝胥在面对江山时,感慨“江山还我此凭栏”,流露出对故国的眷恋与深沉的思考。

随后的几句中,诗人提到淮徐的灾难,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困境,令人心生忧虑。而“多垒奇荒仍满目,漫寻猿鹤共盘桓”则带有一种淡淡的孤独感,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间苦难的无奈,仿佛在寻找一个能够寄托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在自然美与社会现实之间构建了深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与社会的反思。通过对景物的描绘,郑孝胥成功地传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渴望,诗歌的情感层次丰富,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波弄日破霜寒:描绘江面波光粼粼,阳光洒下,打破了霜寒的沉寂,象征着温暖与希望。
  2. 木落吴天意自宽:秋天的树叶在吴地落下,给予人一种自然的宽慰,表现对季节变换的感慨。
  3. 少壮背人如去鸟:年轻人如小鸟般背离故土,隐喻追求自由与理想的心态。
  4. 江山还我此凭栏:诗人在江边凭栏而立,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与眷恋。
  5. 警传萍醴围初合:警报传来,水草聚集,象征着生活的安宁与富足。
  6. 灾被淮徐赈已难:遭受灾害的淮徐地区,赈灾工作变得艰难,反映社会的动荡。
  7. 多垒奇荒仍满目:眼前满目荒凉,依旧是灾后的景象,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
  8. 漫寻猿鹤共盘桓:诗人漫步其中,渴望与猿猴、仙鹤共度时光,象征着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少壮背人如去鸟”,用鸟类比喻年轻人的离去。
  • 对仗:如“万波弄日”与“木落吴天”,形成工整的对称关系。
  • 拟人:如“警传萍醴围初合”,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事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对年轻人的期许以及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体现了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波:象征着流动与变化,寓意人生的无常。
  • 霜寒:代表着秋冬的冷酷,暗示人生的艰辛。
  • 猿鹤:象征自由、高洁的生灵,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少壮背人如去鸟”所表达的意思是?
    A. 年轻人追求自由
    B. 年轻人留在故乡
    C. 年轻人回归自然
    D. 年轻人迷失方向

  2. “万波弄日破霜寒”中“弄日”意指什么?
    A. 太阳在水中反射
    B. 太阳被遮挡
    C. 日出而作
    D. 日落西山

  3. 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什么?
    A. 战争的残酷
    B. 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社会现状的忧虑
    C. 自然的美
    D. 生活的富足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登高》王之涣: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登高》与《赴鄂舟中》:两首诗都涉及自然景色的描绘,但《登高》更侧重于人生哲理的感悟,而《赴鄂舟中》则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郑孝胥传》

以上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郑孝胥及其作品的历史背景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