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游兴福寺》

时间: 2024-12-31 09:26:36

幼读常建诗,神往破山寺。

此来日过午,挈伴寻初地。

寺僧笑相迎,琐琐询姓字。

我已如韩康,埋名厌居肆。

镇日爱看山,愿续霞客记。

百年祇须臾,浮生本如寄。

万方正多难,一老已忘世。

酒家何处有,山景谋一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幼读常建诗,神往破山寺。
此来日过午,挈伴寻初地。
寺僧笑相迎,琐琐询姓字。
我已如韩康,埋名厌居肆。
镇日爱看山,愿续霞客记。
百年祇须臾,浮生本如寄。
万方正多难,一老已忘世。
酒家何处有,山景谋一醉。

白话文翻译

我小时候读过常建的诗,心向往之,想去破山寺。这次来这里已是午后,带着朋友寻找这初次到来的地方。寺里的僧人笑着迎接我,络绎不绝地询问我的姓氏。我已经像韩康一样,埋名在外,厌倦了世俗的繁华。整天爱看山,愿意续写霞客的游记。人生百年不过一瞬,浮世如同寄居。四方正值多难之时,年纪大了已忘却世事。请问酒家在哪儿,我想在山景中酗醉一场。

注释

  • 常建:唐代诗人,以《破山寺后禅院》而著称。
  • 韩康:指韩愈的朋友韩康,意指隐居的人。
  • 霞客:指徐霞客,明代的著名旅行家。
  • 浮生本如寄:意指人生如梦,短暂而虚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夔龙(约1600-约1680),清代诗人,字子昂,号松溪,常州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游览福寺时,诗人因幼时读过常建的诗而萌生游览之念,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矛盾。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游览福寺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开篇提到“幼读常建诗”,说明诗人与古代诗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表现了对古人诗境的向往。接下来的描写则体现了一种轻松的游览心态,诗人与寺僧的互动增添了生活气息。同时,“我已如韩康,埋名厌居肆”一句,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漠,透露出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中“镇日爱看山,愿续霞客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珍视,希冀能像徐霞客那样记录山水之美,体现了一种人文情怀。而最后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提示世事艰难,但仍希望能在山景中寻得一醉而忘世的快感,显示了对自由和宁静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幼读常建诗,神往破山寺:诗人从小就读过常建的诗,因而向往破山寺的幽静。
  2. 此来日过午,挈伴寻初地:这次到达寺庙已是午后,带着朋友寻找这个初次到来的地方。
  3. 寺僧笑相迎,琐琐询姓字:寺里的僧人笑着欢迎我,并询问我的姓氏。
  4. 我已如韩康,埋名厌居肆:我已像韩康那样,隐姓埋名,厌倦了世俗的生活。
  5. 镇日爱看山,愿续霞客记:我整天喜欢看山,愿意续写徐霞客的游记。
  6. 百年祇须臾,浮生本如寄:人生百年不过一瞬,浮生如同寄居。
  7. 万方正多难,一老已忘世:四方正值多难之时,我已年老,忘却世事。
  8. 酒家何处有,山景谋一醉:请问酒家在哪里,我想在山景中酗醉一场。

修辞手法

  1. 对仗:如“幼读常建诗”与“镇日爱看山”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2. 比喻:将人生比作“浮生本如寄”,形象地表达出人生的短暂。
  3. 拟人:寺僧的笑迎,如同朋友般的亲切,增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悟。诗人在游览福寺时,感受到自然的宁静,表达了希望在浮躁的世界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破山寺:象征幽静的自然环境,反映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自然的象征,代表着诗人追求的自由和宁静。
  • 酒家:象征放松与享受,体现诗人希望在自然中忘却烦恼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提到的“常建”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韩康”指的是:

    • A. 韩愈的朋友
    • B. 唐代诗人
    • C. 隐士
  3. 诗人希望能“续写霞客记”,这说明他:

    • A. 喜欢旅行
    • B. 渴望名利
    • C. 厌倦生活

答案

  1. A. 唐代
  2. A. 韩愈的朋友
  3. A. 喜欢旅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作者:韩愈
  • 《山中访友》
    • 作者:王维

诗词对比

《山中问答》(王维)与《常熟游兴福寺》相似,均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了隐逸生活。王维的诗中,常强调自然的静谧与内心的宁静,而陈夔龙则更多表现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