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朝中措
作者: 陈锐 〔清代〕
愁中见了笑溶溶。
花衬碧螺峰。
妆罢这般熨帖,
梦回恁地惺忪。
千篇词赋,半生歌哭,
拟付阿侬。
何日沧波一舸,
眼前已是西风。
白话文翻译
在愁苦中看到那笑容是那么温柔。
花儿衬托着碧螺峰的美丽。
妆容打扮得如此整齐,
梦中回忆那样朦胧。
千篇词赋,半生的歌声与哭泣,
都想交给你。
何时能在大海的波涛中,
眼前却已是西风萧瑟。
注释
字词注释
- 笑溶溶:形容笑容温柔而美好。
- 碧螺峰:指山峰,颜色清丽,常用来形容自然景色的优美。
- 熨帖:指妆容整齐、得体。
- 阿侬:亲昵的称呼,指爱人或朋友。
- 沧波一舸:指大海中的一只小船,象征旅途与人生的漂泊。
- 西风:可指秋天的风,常用来象征凋零与孤寂。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千篇词赋,半生歌哭”体现了古代诗人对自己经历的总结,表达了对人生沧桑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锐,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录,但在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风格婉约细腻。
创作背景
本诗写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情感的复杂,诗人常常在愁苦与快乐之间徘徊,展现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渴望。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愁苦与欢乐的对比,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句“愁中见了笑溶溶”便直接引入了诗人的情感状态,虽然内心愁苦,但却在外界美好的事物中发现了一丝温暖。接下来的“花衬碧螺峰”,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展示了和谐美好的环境与内心愁苦的矛盾。
而“妆罢这般熨帖”则进一步深化了对美的追求与内心情感的纠结,似乎在描绘一个理想中的自我形象,然而梦中情景的朦胧又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失落。诗人用“千篇词赋,半生歌哭”凝练地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既有创作的自豪,又有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感慨。
最后,结尾一句“何日沧波一舸,眼前已是西风”更是将整个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既有对未来的期盼,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孤寂与人生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愁中见了笑溶溶:在愁苦中看到温柔的笑容,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 花衬碧螺峰: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 妆罢这般熨帖:表明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内心自我的反思。
- 梦回恁地惺忪:梦中的情景模糊不清,隐喻对过去的怀念。
- 千篇词赋,半生歌哭:总结了自己丰富的创作与人生经历,蕴含了深厚的情感。
- 拟付阿侬:表达对爱人的深情寄托。
- 何日沧波一舸:对未来旅途的期待与渴望。
- 眼前已是西风:现实中的孤寂与无奈,形成强烈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沧波一舸”比喻人生的漂泊。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自然景色赋予情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的感悟与情感的交织,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孤独的无奈,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笑:象征欢乐与温暖。
- 花:象征美好与生命的蓬勃。
- 碧螺峰:象征自然之美与高远。
- 西风:象征衰退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愁中见了笑溶溶”中“笑溶溶”形容的是( )。
A. 温柔的笑容
B. 哭泣的声音
C. 激烈的争吵 -
诗中提到的“阿侬”指的是( )。
A. 朋友
B. 爱人
C. 家人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陈锐的《朝中措》更强调对自然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挖掘,同时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待。李清照的诗更显柔情,而陈锐的诗则融入了更多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