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 其一 绍兴未太学作》

时间: 2025-01-17 10:33:17

晚风斜日折梅花。

楼外卷残霞。

领略一城春气,华灯十万人家。

轻衫短帽,风前趁马,月下随车。

道个小来脚定,那人笑隔笼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风斜日折梅花。楼外卷残霞。领略一城春气,华灯十万人家。轻衫短帽,风前趁马,月下随车。道个小来脚定,那人笑隔笼纱。

白话文翻译

傍晚的微风和着斜阳,梅花在风中摇曳。楼外的云霞如同被卷起的残片。春天的气息弥漫在整个城市,华丽的灯光映照着万家灯火。轻薄的衣衫,短小的帽子,在风中骑马而行,月光下跟随车队。向那个人打个招呼,他却在笼纱的另一边微笑。

注释

  • 斜日:指的是傍晚时分的太阳,光线斜斜地照射下来。
  • 折梅花:梅花在风中摇曳,形象生动。
  • 卷残霞:形容夕阳西下,余晖卷起晚霞,残影斑驳。
  • 春气:春天的气息,充满生机。
  • 华灯十万人家:形容灯光璀璨,照亮了万家灯火。
  • 轻衫短帽:形容穿着轻薄衣服和小帽子,表现出春天的气候。
  • 随车:指的是跟随在车队后面,暗示出一种悠闲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丘崇,宋代诗人,生于绍兴,因其作品多描绘生活与自然,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他的诗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朝中措》是丘崇在绍兴的生活中创作的,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貌与自然景色的观察。正值春季,万物复苏,诗中流露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朝中措》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傍晚的美丽场景。诗的开头,以“晚风斜日折梅花”引入,描绘了温柔的晚风和斜射的阳光,梅花在风中摇曳,这一幕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接着,诗人通过“楼外卷残霞”描绘了夕阳西下的壮丽景象,晚霞染红了天空,仿佛在诉说着日落时分的宁静与美好。

“领略一城春气,华灯十万人家”一句,展现了城市的繁华与生机,春天的气息充盈于整个城市,华灯映照出万家灯火,仿佛在庆祝春天的到来。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轻衫短帽,风前趁马,月下随车”展示了人们在春天里悠闲自得的生活场景,随意骑马、跟随车队,充满了生活的乐趣。

最后,“道个小来脚定,那人笑隔笼纱”一句,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情趣,人与人之间的轻松交流,让整首诗歌充满了温馨的氛围。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春日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生活的美好与人际之间的温情,展现了丘崇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春天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晚风斜日折梅花:傍晚的微风和斜阳交织在一起,梅花在风中摇曳,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景象。
  2. 楼外卷残霞:描绘了夕阳西下时,余晖卷起的残余的晚霞,营造出一种迷人的氛围。
  3. 领略一城春气:感受到整个城市春天的气息,生机盎然,充满希望。
  4. 华灯十万人家:华丽的灯光照亮了万家灯火,展现出繁华的城市生活。
  5. 轻衫短帽,风前趁马:描绘轻薄的衣服和小帽子,骑马在风中,体现出春日的悠闲。
  6. 月下随车:在月光下跟随车队,暗示着一种轻松自在的心境。
  7. 道个小来脚定:想向那人打个招呼,表现出一种随意和亲切。
  8. 那人笑隔笼纱:那个人在笼纱的另一边微笑,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情趣。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卷残霞”比喻夕阳的美丽,生动形象。
  • 对仗:如“轻衫短帽,风前趁马”,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梅花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自己的春天故事。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和生活的惬意,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美丽,寓意春天的来临。
  • 晚霞: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宁静的时光,展现日暮的温馨。
  • 华灯:象征着生活的繁华与温暖,展现城市的生机。
  • 月光:象征着宁静与思考,增添了夜晚的诗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晚风斜日”的意思是?

    • A. 早晨的风和阳光
    • B. 傍晚的微风和斜阳
    • C. 正午的阳光
  2. “华灯十万人家”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乡村的宁静
    • B. 繁华的城市生活
    • C. 战争的凶险
  3. 诗中最后一句“那人笑隔笼纱”表达了什么?

    • A. 互不相识
    • B. 轻松的交流
    • C. 冷漠的态度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描绘春天的景色,充满生机。
  • 《静夜思》(李白):展现夜晚的宁静与思考。

诗词对比

  • 丘崇的《朝中措》与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都描绘了特定时间的美丽景象,但丘崇的诗更注重春天的生机和生活的乐趣,而李白的诗则更侧重于个人思考与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丘崇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