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犯 萧寺小除夕》
时间: 2025-01-19 23:55: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林亭,疏灯凝水,年华笑相问。市风吹近。听饯腊家家,人语轻趁。倦游梦枕萧斋稳。清波闲处引。又藓迹雪融香径,行行销意尽。天边雁声送愁多,寒空峭坐想迟回芳信。吟思短,清尊共,故欢随分。依稀记艳阳禊赏,人散后楼台霏麝粉。漫唤起阑干私倚,盟春心事准。
白话文翻译:
在小林亭中,稀疏的灯光映照着水面,岁月的流逝让人忍不住相互问候。市集的风轻轻吹来,听到家家户户在欢送腊月,轻声细语随风而至。倦怠的游子在萧斋中安稳地入梦,清澈的波浪在闲处荡漾。又见青苔的痕迹随着雪融化而散发出幽香,漫步的心情逐渐消散殆尽。天边的雁声带来许多愁绪,在寒冷的天空下静坐,思念着迟迟未归的芳信。吟唱的思绪短暂,清酒相伴,往日的欢愉已随时光而去。依稀记得艳阳下的踏青欢赏,人散后楼台上弥漫着麝香的粉末。漫不经心地唤起栏杆,私自倚靠,盟誓春天的心事可以实现。
注释:
- 小林亭:指一处小亭子,环境幽静。
- 疏灯凝水:灯光稀疏地映照在水面上,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腊家家:指腊月时节,家家户户庆祝的场景。
- 倦游梦枕:疲倦的游子在梦中安稳入睡。
- 藓迹雪融:指青苔的痕迹在雪融化后显现。
- 芳信:指思念的信件或消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洵,清代诗人,生活于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情,风格清新、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除夕之际,体现了辞旧迎新的心情。在这个团圆的时刻,诗人通过描绘小林亭的宁静环境,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思念及对未来的期许。
诗歌鉴赏:
《花犯·萧寺小除夕》是陈洵以除夕为题材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除夕夜的幽静景象,透过小林亭的灯光、水面、腊月的气氛,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以“小林亭,疏灯凝水”引入,营造出静谧的场景,接着通过“市风吹近”描绘了市井的热闹与生活的气息,形成了一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清波、藓迹、雁声等自然元素交织在一起,既有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又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尤其是“天边雁声送愁多”,通过雁声这一意象,传达出思乡的愁苦,令人感同身受。
最后,诗人在“盟春心事准”一句中,隐含着对未来的期许,尽管有对过去的怀念,但对于未来仍然充满希望。这种情感的转换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层次感,深邃而富有韵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林亭,疏灯凝水,年华笑相问。
描绘了静谧的环境,小亭子和灯光在水面上的映照,暗示岁月的流逝。 -
市风吹近。听饯腊家家,人语轻趁。
市集的气氛逐渐靠近,家家户户在欢送腊月,体现节日的喧闹。 -
倦游梦枕萧斋稳。清波闲处引。
游子疲惫,静静入梦,清波在旁,形成宁静的对比。 -
又藓迹雪融香径,行行销意尽。
藓迹与雪融化,香径的气息随之散去,象征着旧事物的消逝。 -
天边雁声送愁多,寒空峭坐想迟回芳信。
天边的雁声带来愁绪,寒冷的天空下思念未归的信件。 -
吟思短,清尊共,故欢随分。
感慨吟唱的思绪短暂,清酒作伴,旧日欢愉已成过往。 -
依稀记艳阳禊赏,人散后楼台霏麝粉。
回忆往昔的踏青赏花,楼台上麝香依然弥漫。 -
漫唤起阑干私倚,盟春心事准。
随意呼唤,倚靠栏杆,私下里约定春天的心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年华笑相问”,以“笑”喻指岁月的轻松与愉悦。
- 拟人:如“市风吹近”,把风拟人化,赋予其动作。
- 对仗:如“倦游梦枕萧斋稳”与“清波闲处引”,形成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除夕夜的宁静与思绪,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虽然诗人在欢庆节日的同时,也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孤独,情感深邃而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林亭:象征着宁静的避风港。
- 疏灯凝水: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 青苔:代表时光的流逝与记忆的痕迹。
- 雁声:象征思念与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小林亭”象征什么?
A. 热闹的市集
B. 宁静的避风港
C. 寂寞的山谷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时间的感慨和思念
B. 对大自然的赞美
C. 对朋友的怀念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表达思乡之情,主题相近。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描绘了对时间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对比陈洵与李白的作品,前者更显细腻与柔情,后者则豪放与洒脱,展现了不同风格的诗歌魅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