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二日泛舟越来溪三绝 其三》

时间: 2025-01-19 13:43:24

饭后茶前困思生,水宽风稳信篙撑。

不知浪打船头响,听作凌波解佩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饭后茶前困思生,水宽风稳信篙撑。不知浪打船头响,听作凌波解佩声。

白话文翻译:

吃完饭,喝完茶,困倦的思绪在心中涌动。水面宽阔,风平浪静,船只在这安稳的环境中顺利航行。我听不清波浪拍打船头的声音,反倒误以为是船在轻轻解开佩饰的声音。

注释:

  • 饭后茶前:指吃完饭后、喝茶之前,形容一种闲适的状态。
  • 困思生:困倦的思绪产生,表达一种思维上的恍惚。
  • 水宽:水面宽广,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 风稳:风平浪静,航行时的理想状态。
  • 信篙撑:相信篙子可以撑起船,形容对航行的信心。
  • 浪打船头响:波浪拍打船头的声音。
  • 凌波解佩声:形容在水面上轻盈行舟,仿佛听到佩饰轻响的声音。

典故解析:

本诗并不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凌波”一词常用于形容轻盈的水上行舟状态,给人以飘逸之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希文,号君复,浙江人,宋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咏物而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立秋后,恰逢秋日的宁静时分,诗人借舟行来表现对自然的陶醉和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诗人闲适、悠然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日午后,诗人在泛舟于越来溪上,感受着自然的美好。开头两句“饭后茶前困思生”,将诗人的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饭后茶前的闲适时光恰与秋天的气息相得益彰,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与思考。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用“水宽风稳”描绘了一个理想的航行环境,表达了他对自然的信任和依赖。最后两句“浪打船头响,听作凌波解佩声”,更是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一种梦幻般的境界,波浪的声音在他耳中化作轻盈的佩饰声,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愉悦。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表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理想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饭后茶前困思生:描绘了一种闲适的氛围,饭后茶前的状态使人感到放松与困倦,思绪随之而来。
  2. 水宽风稳信篙撑:环境的描述,水面宽广,风平浪静,诗人对航行的信心表露无遗。
  3. 不知浪打船头响:诗人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未能察觉水浪的声音。
  4. 听作凌波解佩声:波浪的声音在耳中幻化为轻盈的佩饰解开的声音,给人一种灵动而又悠远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波浪的声音比作佩饰声,生动形象,增强了诗的韵味。
  • 对仗:如“水宽风稳”,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闲适状态的赞美,体现了在宁静中思考、在自然中忘却烦恼的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象征着自由与轻盈。
  • :象征着人生的旅程与探索。
  • 佩声:象征着细腻的感受与内心的柔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饭后茶前”的意境主要传达了什么? A) 忙碌 B) 闲适 C) 紧张

  2. “水宽风稳”所描绘的环境给人怎样的感觉? A) 动荡不安 B) 宁静安详 C) 破败不堪

  3. 诗人将浪打船头的声音比作什么? A) 鸟鸣 B) 佩饰声 C) 风声

答案:

  1. B) 闲适
  2. B) 宁静安详
  3. B) 佩饰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写自然的宁静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出山水间的和谐美。

李白《早发白帝城》: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但更多的是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两者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