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端午)
作者: 史浩 〔宋代〕
符箓玉搔头,艾虎青丝鬓。
一曲清歌倒酒莲,尚有香蒲晕。
角簟碧纱厨,挥扇消烦闷。
唯有先生心地凉,不怕炎曦近。
白话文翻译:
在端午节,佩戴着符咒,头上插着玉制的梳子,鬓发上点缀着艾草与青丝。
一曲清脆的歌声伴随着酒杯的倒影,四周飘散着香蒲的香气。
在碧色的纱厨上铺着凉席,摇扇驱散闷热的气息。
只有您心境清凉,不怕炎热的阳光逼近。
注释:
字词注释:
- 符箓: 古代用以辟邪或祈安的符咒。
- 玉搔头: 用玉器制作的梳子,古代贵族女性常用。
- 艾虎: 艾草编成的装饰,端午节时常用以驱邪。
- 香蒲: 一种水生植物,叶子香气宜人。
典故解析:
- 端午节: 传统节日,纪念屈原,习俗包括吃粽子和挂艾草。
- “唯有先生心地凉”: 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字君度,号秋水,宋代诗人,以词作见长,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端午节,表现了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诗中通过描绘节日的场景,表达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烦扰的超然。
诗歌鉴赏:
这首《卜算子(端午)》通过细腻的描绘,将端午节的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诗的开头以“符箓玉搔头,艾虎青丝鬓”描绘了节日的习俗和装饰,展示了人们在庆祝节日时的欢快与仪式感。接下来的“一曲清歌倒酒莲,尚有香蒲晕”则通过音乐和酒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令人感受到节日的欢庆与放松。
诗中“角簟碧纱厨,挥扇消烦闷”展现了诗人在盛夏中寻求清凉与安宁的心境,而最后一句“唯有先生心地凉,不怕炎曦近”则是一种哲理性的升华,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从容面对生活的态度。整首诗在节日的欢愉与个人的心境之间形成了一种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符箓玉搔头: 描绘了节日的装饰,符咒象征驱邪,玉梳则代表着优雅。
- 艾虎青丝鬓: 艾草的象征意义在于驱邪,青丝则表现青春的美丽。
- 一曲清歌倒酒莲: 描绘清脆的歌声与美酒,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氛围。
- 尚有香蒲晕: 香蒲的香气弥漫,增添了节日的情趣。
- 角簟碧纱厨: 碧色的纱厨与凉席构成了清凉的环境。
- 挥扇消烦闷: 摇扇驱赶闷热,表现了一种对烦恼的排解。
- 唯有先生心地凉: 指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不受外界影响的态度。
- 不怕炎曦近: 表达了对炎热的无畏,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使用了对称的句式,如“符箓玉搔头,艾虎青丝鬓”,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将心境与外界环境进行对比,突出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庆祝端午节的同时,表达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了内心的和谐与外界的喧嚣之间的对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符箓: 象征传统文化与节日习俗。
- 艾虎: 代表驱邪保平安的愿望。
- 清歌: 表达了节日的欢快气氛。
- 香蒲: 象征自然的清香和宁静。
- 碧纱: 代表优雅与清凉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卜算子(端午)》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史浩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香蒲”主要代表什么?
a) 美食
b) 自然香气
c) 诗人的情感 -
诗中“唯有先生心地凉”表达了什么?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c) 对节日的厌倦
答案:
- b) 史浩
- b) 自然香气
- b) 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端午即事》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可将史浩的《卜算子(端午)》与李清照的《端午即事》进行比较,前者侧重描绘节日的欢愉与个人内心的宁静,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两者展现了不同的节日情感与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代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