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年年向此眼偏明。
春迟故欲牡丹伴,
韵剩还驰雅客名。
缥缈碧裳留夜月,
娉婷玉面起朝酲。
却嫌梅蕊无才思,
白话文翻译:
年年在这里看得更加明了。
春天迟迟来临,所以想要牡丹陪伴,
优雅的韵味已经逝去,还在追逐名士的名声。
缥缈的碧色衣裳留住了夜晚的月光,
娉婷的玉面使我清晨感到微醉。
却又嫌梅花的花蕊没有才情和思绪,
注释:
- 年年:每年。
- 向此:在这里,指的是作者所处的环境。
- 眼偏明:眼光更加明亮,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春迟:春天来得太晚。
- 牡丹:一种花,象征富贵、美丽。
- 韵剩:余韵仍在。
- 雅客:品位高雅的客人或文人。
- 缥缈:轻盈、飘渺的样子。
- 碧裳:青色的衣裳。
-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优美。
- 玉面:形容女子的脸庞白皙如玉。
- 朝酲:早晨的醉意。
- 梅蕊:梅花的花蕊,这里指梅花的才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生卒年不详),字子明,号惭愧,宋代诗人,官至礼部侍郎,因其诗词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淡雅,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天,正值百花盛开的时节,作者在此时回望往年,感受春天的迟缓,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忆,同时也体现出对梅花的某种失望,反映出对才情与美丽的双重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开篇“年年向此眼偏明”意味着每年春天的到来都让诗人更加清晰地感知到自然的美,诗人用“眼偏明”来表现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接下来的“春迟故欲牡丹伴”则流露出对春天迟到的无奈,牡丹作为春天的代表花卉,诗人希望它能为自己带来陪伴与慰藉。
在诗的中间部分,作者提到“韵剩还驰雅客名”,表达了对古典文化及文人风雅的向往,但又隐含对当下流行的审美和文化的批判,显示出对美的追求似乎已走向了某种失落感。诗的后半部分,描写了夜月和晨醉的意境,营造出一种缥缈而又轻柔的氛围,展示出诗人对女性美的赞美与向往。
最后一句“却嫌梅蕊无才思”则把诗的情绪推向高潮,梅花常被视为孤傲的象征,但在这里却被批评缺乏才情,显示出作者对美与才情的不满及失落。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思考与情感的交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年年向此眼偏明:每年在这个地方看得更加清晰。
- 春迟故欲牡丹伴:春天来得晚,因此希望牡丹能陪伴。
- 韵剩还驰雅客名:余韵依旧在追逐名士的名声。
- 缥缈碧裳留夜月:轻盈的碧色衣裳留住了夜晚的月光。
- 娉婷玉面起朝酲:优雅的女子面容让我在早晨感到微醉。
- 却嫌梅蕊无才思:却又嫌梅花的花蕊缺乏才情与思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碧裳”比喻女子的美丽,隐喻与自然的和谐。
- 拟人:将梅花与才情联系,使其具有人性化特征。
- 对仗:如“缥缈碧裳留夜月,娉婷玉面起朝酲”,展现出诗的工整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对优雅文化的追求,以及对才情缺乏的失望,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繁华与美丽。
- 梅蕊:象征孤傲与才情。
- 夜月:象征宁静与思考。
- 碧裳:象征优雅与轻盈。
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景,也加深了诗人对人生和文化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牡丹”象征什么? A. 孤傲
B. 富贵和美丽
C. 贫穷
正确答案:B -
“却嫌梅蕊无才思”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什么情感? A. 喜爱
B. 失望
C. 羡慕
正确答案:B -
诗中“缥缈碧裳”指代什么? A. 花
B. 女子
C. 月亮
正确答案:B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解析》
- 《中华诗词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