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石头虎踞》

时间: 2025-01-17 10:21:38

石头虎踞。

骄虏何能渡。

曾是六朝雄胜处。

瑞绕碧江云路。

当时霸国多贤。

风流只解遗鞭。

便好扬舲北伐,举头即见长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石头虎踞
作者: 史浩 〔宋代〕
石头虎踞。骄虏何能渡。曾是六朝雄胜处。瑞绕碧江云路。当时霸国多贤。风流只解遗鞭。便好扬舲北伐,举头即见长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石头山的险要地势,感叹敌人为何能够渡过这里。这里曾是六朝时期的强盛之地,祥云环绕着碧江,宛如通往天界的云路。那时的霸主多才多艺,风流人物只懂得留下一鞭。如今即使出海北伐,抬头就能看到长安的方向。

注释:

  • 石头虎踞:指石头山如同虎一样地坐镇,形势险要。
  • 骄虏何能渡:何以骄傲的敌人能够渡过此地。
  • 六朝:指中国历史上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六个朝代,代表了当时的繁荣。
  • 瑞绕碧江云路:祥云环绕着青碧的江水,仿佛是通往天界的路。
  • 风流只解遗鞭:风流人物只懂得留下马鞭,暗指只懂得享乐而不知进取。
  • 扬舲北伐:指扬起船帆,北上讨伐敌人。
  • 举头即见长安:抬头便能看到长安,象征着对故国的思念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字君美,号穷睇,宋代词人,生于北宋时期。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语言优美,常常以自然景色和历史典故为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的时期。诗人在此时写下此词,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诗歌鉴赏:

史浩的《清平乐·石头虎踞》以其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历史感,展现了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充满变迁的地方。诗中描绘的“石头虎踞”不仅是对地形的描述,更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六朝时期的回忆,展现出一种浓浓的怀古情怀。那时的“霸国多贤”,英雄辈出,风流人物层出不穷,然而在现今的“骄虏”面前,这些昔日的辉煌似乎显得无比脆弱。

词中“瑞绕碧江云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暗示着昔日的繁荣与如今的对比。自然的美景与历史的沧桑形成鲜明对照,令人感到惋惜。最后一句“举头即见长安”更是点明了对故国的思念,感叹英雄未能归来、家园依旧。

整首词情感深邃,既有对历史的缅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头虎踞:开启全词,以壮丽的自然景象引入。
  • 骄虏何能渡:表达对敌人的不屑与质疑。
  • 曾是六朝雄胜处:追溯历史,显示出地方的辉煌。
  • 瑞绕碧江云路: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观,象征吉祥。
  • 当时霸国多贤:强调历史的英雄人物。
  • 风流只解遗鞭:批评当今只知享乐的风流人物。
  • 便好扬舲北伐:展现出诗人渴望出征的豪情。
  • 举头即见长安:表达对故国的思念,情感升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头比作虎,象征强悍的地势。
  • 对仗:如“骄虏何能渡”与“曾是六朝雄胜处”,形成对比。
  • 意象:瑞、碧江、云路等意象交织,营造出古韵与美感。

主题思想:

全诗在怀古中展现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与对未来的期待,情感基调既有悲壮又不失豪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头:象征坚韧与不屈。
  • 虎踞:象征强大与险要的地势。
  • 碧江: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云路:象征通往理想与希望的道路。
  • 长安:象征故乡与历史的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六朝”指的是哪六个朝代?
    A. 唐、宋、元、明、清、汉
    B. 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
    C. 北魏、南朝、隋、唐、宋、元

  2. 填空题:诗中“石头虎踞”表现了____的地势。

  3. 判断题:诗人对历史的英雄人物表示赞赏。对或错?

答案:

  1. B
  2. 险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