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洞天)》
时间: 2025-01-19 19:13:31意思解释
永遇乐(洞天)
原文展示:
鄞有壶天,景传图画,声著海县。四面攒峰,皆七十二,各在窗中见。祥云拥蔽,飞泉缭绕,咫尺似天涯远。如今向仙家觅得,挈来十洲东畔。虚无缥缈,蓬莱方丈,所喜只居隔岸。羽幰垂珠,琼车织翠,长是陪嘉宴。豺狼远迹,风波不作,日月御轮须缓。且衔杯称贤乐圣,度兹岁晚。
白话文翻译:
鄞地有一个“壶天”,风景如同画中所描绘,声音在海县传扬。四面环山,高峰密布,共有七十二座,每一座都可以从窗户看到。祥云围绕,飞泉环绕,近在咫尺却似天涯遥远。如今我向仙家寻求,带来十洲之地的美景。虚无缥缈,蓬莱和方丈,令我喜爱的是它们仅仅隔着一岸。羽幰垂下珠帘,琼车织成翠绿,长久以来是陪伴盛宴的。豺狼的足迹远离,风波不再,日月的车轮也应缓缓而行。且让我们举杯称颂贤者和快乐的圣人,共度这年末。
注释:
- 壶天:传说中的仙境,形容如同壶状的美丽地方。
- 海县:可能是指海边的某个地方,声名显赫。
- 咫尺天涯:近在眼前却感觉遥远,强调距离感。
- 十洲:指十个仙岛,象征仙境的美好。
- 蓬莱、方丈:古代传说中的两个仙山,象征长生不老的理想之地。
- 羽幰:古代的华美装饰,象征高贵。
- 琼车:指美丽的车,象征奢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浩,字宗峤,号石山,宋代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词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人们追求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满足。诗中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世外桃源的渴望,反映了当时文人对悠闲生活的憧憬。
诗歌鉴赏:
《永遇乐(洞天)》以其优美的自然意象和对理想境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全词通过对“壶天”的描绘,表达了人们渴望逃离现实,寻求一个理想和谐的生活状态。诗中出现了“四面攒峰,皆七十二”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奇秀的自然风光,令人向往。
诗人以“祥云拥蔽,飞泉缭绕”来形容自然的神秘与美丽,仿佛是一个人间仙境,消除了现实的烦恼,给人一种轻松与愉悦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如今向仙家觅得”,更是将这种理想化的生活与仙人相联系,体现了人们对永恒幸福的向往。
在结尾部分,诗人通过“且衔杯称贤乐圣,度兹岁晚”表达了对生活的珍惜与享受,这不仅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词结合了自然美、理想追求与生活哲学,展现了诗人的深厚情感与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鄞有壶天”:引入一个理想化的地方。
- “景传图画,声著海县”:描绘了这个地方的美丽与名声。
- “四面攒峰,皆七十二,各在窗中见”:强调了山的壮观与美景的多样性。
- “如今向仙家觅得”:表达了向往仙境的愿望。
- “虚无缥缈,蓬莱方丈”:对理想生活的描述。
- “且衔杯称贤乐圣”:表达了庆祝与享受的心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理想生活比作“壶天”。
- 对仗:如“虚无缥缈,蓬莱方丈”,形成整齐的句式,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现了对理想生活和美好自然的热爱,强调了人们逃避现实、追求精神生活的愿望。
意象分析:
- 壶天:象征理想的世外桃源。
- 山峰:代表自然之美与壮观。
- 祥云、飞泉:象征着仙境的神秘与优雅。
- 羽幰、琼车:代表奢华与高贵的生活。
互动学习:
-
诗中提到的“壶天”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饮品
- B. 仙境
- C. 一种乐器
- D. 地名
-
诗中“咫尺似天涯远”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渴望
- B. 失落
- C. 开心
- D. 忧伤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永遇乐》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写,而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内心的挣扎。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