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时间: 2025-01-19 17:41:23

昨夜霜浓风骤。

只恐梅花僝僽。

晓起探园林,却喜寒香依旧。

知否。

知否。

欲折还怜纤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作者: 赵芬 〔清代〕

昨夜霜浓风骤。只恐梅花僭僽。晓起探园林,却喜寒香依旧。知否。知否。欲折还怜纤手。

白话文翻译

昨晚霜降得很重,风也急得很,真怕梅花会被摧残。清晨起床去园林走一遭,心里却高兴,寒香依旧芬芳。你知道吗?你知道吗?我想折下一枝梅花,却又心疼自己那纤细的手。

注释

字词注释

  • 霜浓:霜降得很厚。
  • 风骤:风很急,风力很大。
  • 梅花僭僽:梅花可能会受损或被摧残。
  • 寒香:指梅花的香气,寒冷的季节里依然散发出香味。
  • 纤手:指细嫩的手,表示对花的珍惜和爱怜。

典故解析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常被用来寄托诗人的情感与志向。古人常以梅花寓意品德与坚持,反映出诗人对梅花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芬,清代女诗人,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中。她的诗作多表现女性的细腻情感与对自然的敏感观察,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寒冷的冬夜,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反映了女性在情感细腻和生活观察方面的独特视角。

诗歌鉴赏

《如梦令》是赵芬的经典之作,展现了她对梅花的深厚情感与细腻观察。诗中以“霜浓风骤”开篇,描绘出冬夜的寒冷与凶险,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梅花的担忧。接着,诗人转而表达清晨的喜悦,尽管外界环境恶劣,梅花的香气依然如故,这种反差让人感受到梅花的坚韧和不屈。

诗的最后两句“知否。知否。欲折还怜纤手。”则蕴含了深情与矛盾。诗人渴望折花,却又对自己纤细的手心生怜惜,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自然的尊重。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变化,展现了女性特有的柔情与坚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夜霜浓风骤: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霜重而风急,构建出一种紧迫的氛围。
  • 只恐梅花僭僽:表达了对梅花的担忧,情感真挚。
  • 晓起探园林:清晨起床后,诗人去园林探访,显示出她对自然的热爱。
  • 却喜寒香依旧:尽管恶劣的天气,梅花的香气仍然存在,体现出生命的顽强。
  • 知否。知否。欲折还怜纤手:反复的“知否”增加了情感的深度,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这里得以体现。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
  • 拟人:将梅花的香气赋予生命,表现出自然的情感。
  • 对仗:使用对仗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女性特有的情感细腻与矛盾心理,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寒冷与凶险。
  • 梅花:象征坚韧、高洁与美好。
  • 寒香:代表生命的顽强与持久。
  • 纤手:象征柔情与对美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担心梅花的原因是什么? A. 霜浓风急
    B. 花瓣凋零
    C. 蜜蜂来袭

  2. 诗中提到的“寒香”指的是什么? A. 玫瑰花的香气
    B. 梅花的香气
    C. 桂花的香气

  3. “知否”在诗中反复出现,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A. 增强语气
    B. 表达疑惑
    C. 表现情感的深度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女性的细腻情感,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思虑与情感波动;而赵芬的《如梦令》则更集中于自然与生命的观察,展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女诗人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梅花与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