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洛中怀》

时间: 2024-09-19 20:56:00

三十余年西复东,劳生薄宦等飞蓬。

所存旧业惟清白,不负明君有朴忠。

早避喧烦真得策,未逢危辱好收功。

太平角处农桑满,赢取闾阎鹤发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到洛中怀
作者:司马光

三十余年西复东,
劳生薄宦等飞蓬。
所存旧业惟清白,
不负明君有朴忠。
早避喧烦真得策,
未逢危辱好收功。
太平角处农桑满,
赢取闾阎鹤发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经历了三十余年的仕途浮沉后,重返洛阳的感慨。诗人在外奔波,宦海浮沉如同飞舞的蓬草。他所保留的只有清白的名声,不辜负明君的信任和自己的忠诚。在远离喧嚣后,作者真正找到了应对困扰的良策,未遭受危难和屈辱,反而收获了成功。在太平的角落,农田和桑树繁盛,赢得了乡邻和老人们的尊重。

注释

  • 西复东:指从西方回到东方,表达作者从外地归来的情景。
  • 薄宦:指仕途不顺,官位低微。
  • 飞蓬: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 明君:指有德之君,作者的主子。
  • 朴忠:简单而忠诚,强调个人的忠心和清白。
  • 闾阎:指乡邻,表示作者与民众的关系。
  • 鹤发翁:指白发老人,象征着年长者的智慧和尊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山西盂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重视历史教训,注重治国理政。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司马光官至宰相之后,时值其重返洛阳,反思自己三十余年的仕途历程,表达了对清白名声和对明君忠诚的自豪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司马光在仕途的反思与感慨,诗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经历和人生哲理。诗的开头,作者回顾了自己三十余年间的经历,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淡然与感慨。通过“劳生薄宦等飞蓬”的比喻,诗人将自己在官场的艰难与漂泊的生活进行对比,展示了自己在浮华世界中保持清白的决心。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强调自己对明君的忠诚与信任,表达出一种对理想政治的追求。此外,诗词中提到“早避喧烦真得策”,表明诗人对喧嚣官场的厌倦,渴望回归宁静的田园生活。最后几句描绘了太平盛世的美好景象,既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又是对自身成就的自豪,展现了诗人对乡土的眷恋和对平民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通过描绘个人经历与国家大势的结合,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与对个人价值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三十余年西复东:回忆三十年间的漂泊和归来。
    • 劳生薄宦等飞蓬:感叹宦海浮沉,生活如同飘浮的蓬草。
    • 所存旧业惟清白:强调自己保持清白名声。
    • 不负明君有朴忠:忠诚于明君,未辜负信任。
    • 早避喧烦真得策:远离喧嚣,找到应对之道。
    • 未逢危辱好收功:未遇到危难,反而获得成功。
    • 太平角处农桑满:描绘太平盛世,农田丰收的景象。
    • 赢取闾阎鹤发翁:获得乡邻与老人们的尊重。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飞蓬”比喻漂泊的生活。
    • 对仗:诗中各句结构整齐,增强韵律感。
    • 夸张:通过“太平角处”表现社会的安宁。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清白名声的珍视、对明君的忠诚,以及对平静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个人价值的反思。

意象分析

  • 飞蓬:象征漂泊和不定的生活状态。
  • 明君:象征理想的统治者与政治理想。
  • 农桑:象征安宁的生活和丰收的希望。
  • 鹤发翁:象征智慧与尊重的年长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比喻来表达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 A. 竹子
    • B. 飞蓬
    • C. 柳树
  2. 诗中提到的“明君”指的是:

    • A. 诗人的朋友
    • B. 理想的统治者
    • C. 诗人的敌人
  3. 诗中“太平角处农桑满”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战争的景象
    • B. 繁荣和平的田园景象
    • C. 城市的喧嚣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终南山》

诗词对比

  • 《归园田居》:同样描绘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在社会与自然之间的选择与抉择。
  • 《终南山》:王维在诗中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司马光的清白忠诚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资治通鉴》
  • 《司马光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