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微物生山泽,萧条荆棘邻。
何人掇秋实,此日待嘉宾。
虽无木桃赠,投此寄情亲。
白话文翻译:
小植物在山泽间生长,周围却萧条得只有荆棘相伴。
今天来这里的嘉宾,谁会来采摘秋天的果实呢?
虽然没有木桃可以赠送,但我用这份情谊来寄托我的心意。
注释:
- 微物:指小植物或微小的事物。
- 山泽:指山中的水泽或湿地。
- 萧条:形容荒凉、冷清。
- 荆棘:一种有刺的植物,常用来比喻艰难险阻。
- 掇:捡拾、采摘。
- 秋实:秋天的果实,象征丰收。
- 木桃:指桃树,桃子在古代常用作赠送亲友的礼物,象征友谊之情。
- 寄情亲:寄托情感于亲友。
典故解析:
木桃赠礼的典故源于古代习俗,桃子象征着长寿和友谊。在古代文人之间,赠送木桃是一种表达情谊的方式,诗中提到“虽无木桃赠”,表达了尽管没有实质的礼物,但情感依然真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其代表作《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史书之一,他的诗文风格简洁明了,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时代背景下,士人们常常聚会吟诗作对,表达情感和友谊。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怀。
诗歌鉴赏:
《席上赋得榛》是一首简洁而富有情感的诗作。诗的上半部分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展现了一种孤寂和萧条的氛围。微小的植物与荆棘的存在,暗示着环境的艰难和生命的脆弱。而“何人掇秋实,此日待嘉宾”,则转向对来宾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聚会的渴望。这种对比手法,既突出了环境的冷清,也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期待与渴望。
下半部分“虽无木桃赠,投此寄情亲”,更是情感的升华。虽然没有实物的赠送,诗人依然用真挚的情感来表达对友人的关心与思念。这种情感的寄托,体现了古代文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也反映了诗人在岁月流逝中的孤独与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微物生山泽:小生命在山泽间生长,暗示生命的坚韧。
- 萧条荆棘邻:环境的冷清,荆棘象征艰难与险阻。
- 何人掇秋实:对来宾的期待,渴望共享丰收的喜悦。
- 虽无木桃赠:虽没有传统的礼物,但情谊依然真实。
- 投此寄情亲:用简单的情感来寄托深厚的友谊。
-
修辞手法:
- 对比:环境的萧条与人情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
- 隐喻:微物和荆棘比喻人生的艰辛与希望。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渴望,抒发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传递了情感的真挚。
意象分析:
- 微物:象征生命的顽强与脆弱。
- 荆棘:象征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 秋实:代表丰收和期待。
- 木桃:象征友谊和赠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微物生山泽”中的“微物”指的是:
- A. 大树
- B. 小植物
- C. 动物
- D. 人类
-
诗中的“木桃”象征着:
- A. 亲情
- B. 友谊
- C. 财富
- D. 权力
-
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孤独
- B. 欢喜
- C. 期待与思念
- D. 愤怒
答案: 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和司马光的诗作都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融入了自然的景色与个人情感,而司马光则通过环境的描绘来反映内心的情感,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词选》
以上内容全面解析了《席上赋得榛》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特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古典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