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昌言舍人得告蜀三首》

时间: 2025-01-06 07:04:43

富贵动归思,由来光里闾。

戒门羞主父,负弩笑相如。

外物有荣悴,中心无戚疏。

遥知见亲旧,不改布衣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昌言舍人得告蜀三首
(作者:司马光)

富贵动归思,由来光里闾。
戒门羞主父,负弩笑相如。
外物有荣悴,中心无戚疏。
遥知见亲旧,不改布衣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富贵的回归思念,仿佛回到光辉的街坊。戒备的门前让我羞愧于主父,手持重弩的笑声让我想起旧友。外在的事物有荣华的变化,而内心却没有忧愁与疏离。遥远地知道见到亲友,不会改变最初的布衣之情。

注释:

  • 富贵:指的是显赫的地位与财富。
  • 动归思:因富贵而生的归乡思念。
  • 光里闾:光辉的街坊,象征繁华的生活。
  • 戒门:形容士人家中的警戒,表明一种自谦的态度。
  • 羞主父:指对权贵的自愧。
  • 负弩:形容携带重弩,暗示一种强烈的情感或友情。
  • 荣悴:荣华与衰败。
  • 戚疏:忧愁与疏离。
  • 布衣初:指最初的朴素与真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主张“以史为鉴”。其诗作多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送别朋友昌言舍人时所作,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荣华富贵的淡泊,以及对故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意境却深邃。开头两句“富贵动归思,由来光里闾”,表达了诗人因富贵而生的归乡情绪,仿佛在繁华的城市中,内心却常常回忆起那温暖的故乡。接下来的“戒门羞主父,负弩笑相如”,则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地位的反思与对友情的珍视,尽管外在的环境有所不同,但内心的情感始终未变。

从“外物有荣悴,中心无戚疏”中可以看出,诗人明白外在的荣华与衰落都是暂时的,而内心的安宁与情感的坚定才是持久的。最后一句“遥知见亲旧,不改布衣初”则是诗人对友情的坚守与对真诚的追求,强调了无论身处何地,内心的纯真与朴素不会改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富贵动归思:因富贵而引起的归乡思念,表现了诗人内心对故乡的渴望。
  2. 由来光里闾:自古以来,繁华的街坊总使人思乡。
  3. 戒门羞主父:在权贵的面前感到羞愧,反映出诗人的谦卑。
  4. 负弩笑相如:手持重弩的朋友,象征着深厚的友情。
  5. 外物有荣悴:外在的荣华与衰败无常,暗示人生的无常。
  6. 中心无戚疏:内心却没有忧愁与疏离,体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
  7. 遥知见亲旧:远方的亲友,心中常牵挂。
  8. 不改布衣初:即使身处繁华依旧保持最初的纯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富贵”与“归思”、“外物”与“中心”,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友情比作负弩,象征着力量与深厚的情谊。
  • 反复:在诗中多次提及内心的感情与外在的变化,强调内心的坚定。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荣华富贵的淡泊态度,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坚守。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反映了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富贵:象征着社会地位与财富,反映出人们对名利的追求。
  • 归思: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戒门:象征着警惕与自省,反映出对权贵的自愧。
  • 负弩:代表着深厚的友情,象征着力量与支持。
  • 布衣:象征着朴素与真实,表达了对真情的坚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富贵动归思”,这句的意思是? A. 富贵引发的思乡情
    B. 富贵的生活
    C. 思乡的烦恼
    答案:A

  2. “戒门羞主父”中的“戒门”指的是? A. 某种警戒
    B. 高墙大院
    C. 繁华的街道
    答案:A

  3.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财富的渴望
    B. 对故乡与友情的思念
    C. 对权贵的赞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送别》王之涣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通过月光引发的情感,更加细腻而感性。
  • 《送别》:通过离别的情感,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时光的无情,两者都在描绘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诗三百首》
  • 《司马光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