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宣徽挽歌二首 其一》

时间: 2024-09-19 20:56:00

奕世台衡贵,盈门绂冕荣。

遐方流惠化,殊俗詟威声。

宥密资忠力,安平寄老成。

遽骑箕尾去,何以慰苍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奕世台衡贵,盈门绂冕荣。
遐方流惠化,殊俗詟威声。
宥密资忠力,安平寄老成。
遽骑箕尾去,何以慰苍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吕宣徽的追思与哀悼。诗中提到他一生地位显赫,荣华富贵,门庭若市。远方的人们因他的德政而受益,风声远扬,威望卓著。他凭借忠诚的力量来安定国家,寄望于年长者的智慧。然而,他突然离世,留给世人的只有无尽的惋惜,人民的苦难又该如何安慰呢?

注释:

  • 奕世: 形容声势浩大,代代相传。
  • 绂冕: 古代官员的服饰,象征权贵。
  • 遐方: 指远方的地方。
  • 惠化: 施加恩惠与教化。
  • 宥密: 宽恕与隐秘,指对国家忠诚的力量。
  • 安平: 使国家安定。
  • 箕尾: 传说中仙鹤的尾巴,代表迅速离去。
  • 苍生: 指普通百姓。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绂冕”与“箕尾”等字词,均与古代官职及神话传说相关。“绂冕”象征着权威与荣耀,而“箕尾”则暗示了快速的离去,表达了对吕宣徽突然去世的震惊与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在历史上以其编撰《资治通鉴》而闻名,深受后世尊敬。他的诗歌风格严谨清新,常以史事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为了悼念吕宣徽而作,吕宣徽为人正直,治理有方,深受百姓爱戴。诗的创作背景是吕的去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悲痛与思考,司马光以此诗表达了对其的追思以及对百姓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吕宣徽挽歌二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哀思和感慨的挽歌,诗中对吕宣徽的追忆透过对其生平的描述展现出深厚的情感。首句“奕世台衡贵”用“奕世”形容吕的声望和地位,显示其非凡的业绩与影响力。“盈门绂冕荣”更是将其荣华富贵展现得淋漓尽致,形成强烈的对比,后文则转向对其离去的惋惜。“宥密资忠力,安平寄老成”是对吕宣徽一生贡献的肯定,表明他以忠诚与智慧来安定国家,然而“遽骑箕尾去”则是对吕突然去世的痛惜,突显出生死离别的无常和对普通百姓的关怀。“何以慰苍生”一句,既是对吕的追思,更是对未来的深深忧虑,表达了对治国理政的渴望与对百姓命运的关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奕世台衡贵: 描绘吕宣徽的伟大和显赫地位。
  2. 盈门绂冕荣: 形容他的荣华富贵,门庭若市。
  3. 遐方流惠化: 表达他对远方人民的恩惠与影响。
  4. 殊俗詟威声: 指他在不同地方的威望与声誉。
  5. 宥密资忠力: 赞颂他以忠诚和智慧来助国。
  6. 安平寄老成: 期望由年长者来安定国家。
  7. 遽骑箕尾去: 忽然离世,暗含对其离去的惋惜。
  8. 何以慰苍生: 反思离去后,百姓的苦难如何安慰。

修辞手法:

  • 对仗: “奕世”与“盈门”、“宥密”与“安平”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 “骑箕尾”比喻吕的离去,生动形象。
  • 排比: 多次使用“贵”、“荣”、“惠”等字,强调吕的伟大与贡献。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追悼为主,表现了对吕宣徽的深切怀念与社会责任感,展现了诗人对国事民生的关怀以及对忠诚者的敬仰。

意象分析:

  • 奕世: 表示历史的延续与伟大。
  • 绂冕: 权势与荣耀的象征。
  • 苍生: 普通百姓,承载着诗人的关怀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绂冕”象征什么? A. 权贵
    B. 忍耐
    C. 贫困
    答案: A

  2. “何以慰苍生”中的“苍生”指的是什么? A. 天神
    B. 普通百姓
    C. 皇族
    答案: B

  3.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A. 赞美自然
    B. 追悼与关怀
    C. 描绘战斗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历史的沉思,但不同的是,杜甫的诗更侧重于国家动荡带来的个人痛苦,而司马光的《吕宣徽挽歌》则集中于对一位忠良之士的悼念,展现出对个人德行的尊重与怀念。

参考资料:

  • 《司马光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