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菊堂读史五首》

时间: 2024-09-19 21:27:11

明光甲挫三言内,悉怛谋亏一算间。

成败关心不瞑目,我今无此只应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菊堂读史五首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明光甲挫三言内,
悉怛谋亏一算间。
成败关心不瞑目,
我今无此只应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明光甲的失败让人反思那些只依靠口才和智谋的人,而这些在一场算计中又显得不堪一击。成败的事关心重重,让人无法安心入睡,而我如今对此毫无牵挂,似乎只能任凭时间流逝。

注释:

  • 明光甲:指的是一种战甲,象征战斗和胜利。
  • :打击、削弱。
  • 三言内:这里指的是言语、口才。
  • 悉怛:全都、完全。
  • 谋亏:谋略失败。
  • 一算间:一场计算、算计。
  • 成败:成功与失败。
  • 关心:关心、牵挂。
  • 不瞑目:无法入睡。
  • 应闲:应该是清闲、不再操心。

典故解析:

  1. 明光甲:可能暗指历史上某个著名的战役或失败,体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
  2. 成败关心:反映出古代士人大多心系国家大事,以成败为重的传统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是宋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他的诗风常以清新、自然著称,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松菊堂中读史时所作,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反思,展现了他对古今成败的思考。

诗歌鉴赏:

在《松菊堂读史五首》中,晁补之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在首句中提到的“明光甲”象征着辉煌的胜利,然而随着“挫”的出现,胜利的光环瞬间被击垮。接下来的“悉怛谋亏”则暗示了那些仅凭口才和智谋而未能真正取得成功的无奈与悲凉,诗人借此反思历史上许多英杰的失败。

而“成败关心不瞑目”则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关切与个体命运的紧密联系,表现出一种时常无法安宁的心情。最后一句“我今无此只应闲”更是体现了诗人对这种成败无常的超然态度,似乎在告诫自己与世无争,心中不再挂念。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人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过往的释然与超脱。诗人在沉思中达到了内心的宁静,反映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明光甲挫三言内:映射历史上某种辉煌成就的破灭,反映了言语的无力。
    • 悉怛谋亏一算间:强调了智谋在面临实际考验时的脆弱。
    • 成败关心不瞑目:表现了对历史成败的执念,难以放下。
    • 我今无此只应闲:表达了心态的转变,宁愿过一种闲适的生活。
  • 修辞手法

    • 对比:明光甲的辉煌与其失败形成鲜明对比。
    • 反问:通过疑问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成败。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表现出历史的无情与人心的无奈,同时也展示了超然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 明光甲:象征荣耀与战斗,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教训。
  • 三言:代表口才与谋略,反映出人们对成功的追求。
  • 成败:人生的无常,警示人们应对成功与失败保持平衡的心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明光甲”象征什么?

    • A) 胜利
    • B) 失败
    • C) 战争
    • D) 和平
  2. “成败关心不瞑目”中的“关心”指的是什么?

    • A) 无法入睡
    • B) 对历史的关注
    • C) 对他人的关心
    • D) 对未来的忧虑
  3. 诗人最后一句“我今无此只应闲”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 A) 追求名利
    • B) 反思过去
    • C) 超然与释然
    • D) 忧虑未来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
  • 宋代苏轼的《赤壁赋》

诗词对比

  • 王勃《滕王阁序》:同样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但更多强调了个人的壮志与抱负。
  • 苏轼《赤壁赋》:与晁补之的作品相比,更多聚焦于自然与人生哲理,展现出超脱于世俗的境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晁补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