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首次韵和黄著作鲁直以将穷山海迹胜绝》

时间: 2025-01-19 13:53:18

鼓吹出西羌,光华动眉额。

鞑橐望酒泉,面有可怜色。

念身匪兕虎,少日四方迹。

百计等画蛇,老大悲故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遇十首次韵和黄著作鲁直以将穷山海迹胜绝
晁补之 〔宋代〕

鼓吹出西羌,光华动眉额。
鞑橐望酒泉,面有可怜色。
念身匪兕虎,少日四方迹。
百计等画蛇,老大悲故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身处艰辛境地的人的感慨。西域的鼓声传来,光辉照耀着他的面庞;远方的鞑靼人向酒泉投去羡慕的目光,面露怜惜之色。他想起自己并非猛兽,而是曾经游历四方的人。如今老去,面对故国的悲哀,心中充满无奈。


注释:

  • 鼓吹:指的是一种乐器的声响,意味着西域的音乐。
  • 西羌:古代指西北的少数民族,可能暗示着边疆的异域风情。
  • 鞑橐:指的是鞑靼人,古代游牧民族,常与中原地区交往。
  • 酒泉:指的是一个地名,古代有名的酒泉,象征着丰饶和美酒。
  • :非;这里表示否定。
  • 兕虎:指代猛兽,象征力量和威严。
  • 四方迹:曾经的游历和经历。
  • 画蛇:比喻多此一举,意指不必要的努力。
  • 故国:指的是自己生长的地方,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和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叔原,号放翁,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豪放不羁和深情的诗作而著称。他的诗歌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国家、故土的思考以及个人的命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动荡的时代,作者可能身处边疆或游历之地,面对异域的风土人情,回首自己曾经的经历,心中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昔日辉煌的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感遇十首》体现了晁补之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西羌乐声的描绘,展现了边疆的异域风情,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超然的氛围。接着,鞑靼人对酒泉的渴望,暗示着外族对中原文化的向往与珍视。同时,作者通过“念身匪兕虎”的表现,揭示了自己内心的柔弱与无奈,反衬出年华的流逝与壮志未酬的悲哀。全诗在情感的表达上,层层递进,最终化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形成了一种悲凉的情绪。诗人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内心的复杂情感凝聚在字里行间,让读者感受到那份时光荏苒、岁月无情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鼓吹出西羌:表现了边疆的音乐与生活气息,给人以遥远而神秘的感觉。
  2. 光华动眉额:形容音乐的美妙,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激荡与感动。
  3. 鞑橐望酒泉:暗示鞑靼人对中原文化的向往,体现出一种文化的交流。
  4. 面有可怜色:表现出对诗人经历的同情,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5. 念身匪兕虎:表露出诗人自谦,强调自己的脆弱与无能。
  6. 少日四方迹:追忆过去的经历,表达对年轻时光的眷恋。
  7. 百计等画蛇:暗示尽管有许多努力,但最终却未能如愿。
  8. 老大悲故国:总结全诗,表达对故国的深切思念,令人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念身匪兕虎”,用猛兽比喻力量,强调诗人自我感觉的脆弱。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使得语言更具节奏感和美感。
  • 排比:如“百计等画蛇”,通过排比加强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游子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悲痛,主题十分感人,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羌:象征着边疆的异域文化和风土人情。
  • 酒泉:象征着丰饶的生活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兕虎:象征着力量,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自卑与脆弱。
  • 故国:象征着归属与思念,承载着诗人对过去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光华动眉额”意指什么? A. 形容美丽的乐声
    B. 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C. 描绘异域的风景

  2. “百计等画蛇”中的“画蛇”比喻什么意思? A. 多此一举
    B. 画得很美
    C. 画得不好

  3. 诗人对自己“匪兕虎”的自谦体现了什么? A. 对力量的渴望
    B. 对自己无能的认识
    C. 对猛兽的羡慕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
  • 杜甫的《春望》:反映国家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晁补之与王维的作品在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的作品更倾向于自然的描绘与哲理的思考,而晁补之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宣泄。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