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秬重修宴亭》
时间: 2025-01-17 09:52: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李秬重修宴亭
晁补之 〔宋代〕
壁间双记快沉冥,
山畔谯门水畔亭。
相国名因稽古白,
使君眼为好贤青。
废堤不复风摇柳,
新槛依然月满汀。
羁旅从公厌游乐,
欲图佳致作幽屏。
白话文翻译:
在墙壁上有双双的记载,快要沉没在昏暗中。山边的谯门和水边的亭子,都是如此美丽。相国的名声是因古人所传的白话,而使君的目光则偏爱那些贤良淑德的人。废弃的堤岸上再也听不到风摇动柳树的声音,而新搭的栏杆依旧映着月光洒满河岸。身处他乡的我厌倦了游乐,想要寻求那美好的意境,来做一个幽静的屏风。
注释:
- 壁间:墙壁的间隙。
- 双记:双双的记载。
- 沉冥:沉没于昏暗之中。
- 相国:指的是当时的权臣。
- 稽古:考究古代的事物。
- 废堤:废弃的堤岸。
- 摇柳:柳树被风摇动的情景。
- 羁旅:在外漂泊的生活。
典故解析:
- 相国: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具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力,常用以指代贤良之士。
- 谯门:古代城郭的门,通常象征着开放和迎接的地方。
- 幽屏:隐秘的屏风,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隐逸。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晁补之,字承旨,号棠隐,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词赋,风格清新高远,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重修宴亭之际,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及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次韵李秬重修宴亭》是一首描写山水景色与人情世故的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从“壁间双记快沉冥”开始,诗人便以细腻的笔触勾画出一种沉浸于历史和传统的氛围。紧接着,山畔和水畔的亭子不仅是自然的风景,更是文化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与对贤良之士的推崇。
在后半部分,诗人对现实的感慨愈加明显,尤其是“羁旅从公厌游乐”,表现出对外界浮华生活的厌倦,渴望寻找内心的宁静。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文之间游走,体现出诗人的人生哲学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壁间双记快沉冥”:墙上有双重记载,似乎快要沉没在黑暗中,暗示了对历史的遗忘。
- “山畔谯门水畔亭”: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山水环绕中的亭子,成为人文的寄托。
- “相国名因稽古白”:对古人的尊重,表现出对贤者的推崇。
- “使君眼为好贤青”:使君的目光偏好于贤良之士,体现出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 “废堤不复风摇柳”:废弃的堤岸,失去了往日的生机,表现出对失去的惋惜。
- “新槛依然月满汀”:新建的栏杆依旧在月光下显得宁静,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羁旅从公厌游乐”:在外漂泊的生活让人厌倦,渴望安逸。
- “欲图佳致作幽屏”:想要追求美的意境,营造一个宁静的空间。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隐喻人生的哲理。
- 对仗:如“废堤”与“新槛”,形成鲜明对比,强调时间的流逝。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其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对贤良之士的推崇,以及对生活的反思与渴求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 亭:象征着文化和人文的聚集地,也是放松心情的场所。
- 月:象征着宁静与美好,常常用来反映内心的情感。
- 柳:象征着柔美与悲伤,常用以表达对往事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相国”指的是哪个角色? A. 皇帝
B. 权臣
C. 诗人
D. 农民 -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表达对游乐的热爱
B. 渴望宁静与内心的美好
C. 对战争的反思
D. 对政权的追求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口》:李白的作品,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 《静夜思》:李白的另一首名作,体现了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后者更多表现出豪情壮志,而该诗则侧重于宁静和内心的追求,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