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豆叶黄 夜雨
丁冬玉漏又三更。
雨滴檐铃不耐听。
小坐无人掩画屏。
听声声。
点滴空阶直到明。
白话文翻译:
夜已深,时钟滴答声响起,已是三更。雨水从屋檐滴落,声响如铃,令人心烦意乱。独自坐在屋内,四周无人,画屏也没有关上。静静地听着雨声,滴滴答答,直到天明。
注释:
- 丁冬:形容钟声或滴水声,清脆悦耳。
- 玉漏:古代计时的器具,形似玉,滴水声如玉落。
- 三更:夜间时辰,指的是凌晨时分。
- 檐铃:雨水滴落在屋檐的声音,形容如铃声般清脆。
- 小坐:指小心翼翼地坐着,表示一种安静的状态。
- 掩画屏:画屏是装饰性的屏风,掩是关闭、遮住的意思。
- 点滴:形容雨水一滴一滴地落下。
- 空阶:指空荡荡的台阶,象征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钱启缯,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笔调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个人感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雨夜,反映了诗人在孤独环境中的思考与感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豆叶黄 夜雨》是一首细腻而富有情感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深夜雨声,呈现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诗人用“丁冬玉漏”开篇,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时间的流逝,给人以清晰的听觉印象,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细雨纷飞的夜晚。接着,诗人提到“雨滴檐铃不耐听”,不仅描述了雨声的清脆,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烦躁与无奈。接下来的“小坐无人掩画屏”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寂寥,诗人在这空荡的空间中,似乎在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最后一句“点滴空阶直到明”带有一种期待与无奈,雨水的滴落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直到黎明的到来。整首诗运用细腻的意象与清晰的音响效果,展现了诗人在雨夜中孤独思考的情感,既有对生活的感慨,又有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丁冬玉漏又三更:夜深,时光在滴答声中流逝,暗示时间的流动与孤寂。
- 雨滴檐铃不耐听:雨声如铃,虽清脆动听,但在深夜显得令人烦躁,反映出诗人的情绪。
- 小坐无人掩画屏:独自坐在屋内,四周的孤寂与空荡让人感到无奈。
- 听声声:强调诗人专注于雨声,体现出一种静默的心境。
- 点滴空阶直到明:雨水滴落,直到天亮,暗示时间的漫长与孤独的等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滴水声比作“玉漏”,增添了诗句的韵味。
- 拟人:雨滴声像铃声,赋予自然景象以生命。
- 对仗:诗句中使用了对仗工整的表达,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雨夜的孤寂,表达了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和对生活流逝的感慨,展现出一种哲理的深邃与情感的细腻。
意象分析:
- 豆叶黄: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暗示时间的流逝。
- 夜雨:代表孤独与思考,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
- 空阶:象征着孤寂与无奈,暗示内心的空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丁冬”在诗中指的是哪种声音?
A) 风声
B) 雨声
C) 钟声
D) 书声 -
诗中“无人掩画屏”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忧伤
D) 期待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对爱情的渴望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孤独的感慨
D) 对时光的珍惜
答案:
- C) 钟声
- B) 孤独
- C) 对孤独的感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
- 《静夜思》(李白)
- 《雨中吟》(王维)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与《豆叶黄 夜雨》均描绘了夜晚的孤寂与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对远方的思念,后者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烦恼。
- 《静夜思》通过月光表达思乡情,而《豆叶黄 夜雨》则通过雨声表达孤独感,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华诗词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