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相山风物似斜川,岑寂那知市井喧。
岁旱但伤禾穗槁,秋饥犹喜粟皱繁。
白话文翻译:
相山的风景宛如倾斜的河流,
幽静的地方怎能知道市井的喧闹。
今年干旱只伤了禾苗和穗子,
秋天的饥荒却仍然喜爱那皱缩的粟米丰收。
注释:
- 相山: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山名,可能寓意清幽之地。
- 斜川:比喻山水的宁静和柔和。
- 岑寂:形容环境的安静、寂静。
- 市井:指城市或集市,象征喧闹和繁华。
- 岁旱:指的是这一年干旱。
- 禾穗槁:禾苗和穗子枯萎。
- 秋饥:秋季的饥荒。
- 皱繁:指粟米的外观,象征丰收。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古典典故,但通过对比自然环境与人间市井的热闹与寂静,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象清晰,常常蕴含深刻的思考与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农民生活艰辛之时,诗中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人事的思考,以及对乡土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王之道的《和彦逢弟简相山古上人二首》以相山的自然风光为背景,描绘一种宁静与喧嚣的对比。诗的开头以“相山风物似斜川”勾勒出山水的柔和与宁静,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然而,随即转入“岑寂那知市井喧”,诗人隐含的思考在于,身处宁静之地的他,无法感知城市的繁华与喧闹,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沉思。
接下来的两句“岁旱但伤禾穗槁,秋饥犹喜粟皱繁”更是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干旱的困扰和秋季的饥荒,诗人却依然能在艰难中找到一丝希望与欣慰。即使是丰收的粟米也带着皱缩的姿态,象征着在逆境中仍然存在的生命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生活的反思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世间苦与乐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相山风物似斜川:通过比喻,将相山的美景与斜川的柔和相提并论,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岑寂那知市井喧:强调相山的宁静与人间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对外界喧闹的隔绝。
- 岁旱但伤禾穗槁:反映出当年干旱带来的影响,禾穗的枯萎象征着农民的辛劳与无奈。
- 秋饥犹喜粟皱繁:尽管面临饥荒,依然能从丰收中找到快乐,表现出乐观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相山比作斜川,形象生动。
- 对比:宁静与喧闹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象征:粟米的皱缩象征着在逆境中求生的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困境中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体现出一种乐观与坚韧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相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纯洁。
- 市井:代表繁华与喧闹的生活。
- 禾穗:象征农民的辛苦与希望。
- 粟米:象征丰收与生命的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相山风物似斜川”句子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A. 描绘自然景观
B. 反映社会现实
C. 表达个人情感 -
诗中“岑寂那知市井喧”表达了什么?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B. 对宁静生活的珍视
C. 对喧闹环境的不满 -
诗中提到的“秋饥犹喜粟皱繁”说明了什么? A. 秋天的丰收
B. 生活的苦乐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希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和谐。
诗词对比:
- 王之道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反映出对生活的不同态度,王之道更为沉静内敛,而李白则豪放洒脱。
-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风格的诗人对自然与人事的理解与表达都各具特色,体现了唐宋诗歌的丰富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王之道研究》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