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富池岸下)》
时间: 2025-01-17 09:31: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富池岸下)
作者: 刘学箕 〔宋代〕
人在空江烟浪里,
叶舟轻似浮沤。
此心无怨也无忧。
汉江迷望眼,
衮衮直东流。
两岸荻芦青不断,
四山冈岭绸缪。
晚风吹袂冷飕飕。
谁知三伏暑,
全似菊花秋。
白话文翻译:
人在空旷的江水烟雾中,
小舟轻如浮沤。
我的心中没有怨恨,也没有忧愁。
汉江在我眼前迷离,
水流绵延,直向东去。
两岸的芦苇和荻草青翠不断,
四周的山冈岭峦绵延起伏。
晚风吹拂衣袂,冷得飕飕作响。
谁能想到三伏的暑热,
竟然像菊花般的秋天。
注释:
- 空江:指开阔的江面。
- 浮沤:水面上漂浮的泡沫。
- 无怨:没有怨恨。
- 无忧:没有忧虑。
- 汉江:长江的一条支流,蜿蜒东流。
- 荻芦:一种水边植物,象征自然的生机。
- 绸缪:绸缪,形容山峦绵延的样子。
- 袂:衣袖。
- 飕飕:形容风声或寒冷的感觉。
- 三伏暑:指夏季最热的时期。
- 菊花秋:菊花盛开的时节,象征秋天的凉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学箕,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抒情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其诗风朴实自然,常蕴含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日,诗人可能处于江边,感受自然景色的变迁,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反映出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临江仙(富池岸下)》是刘学箕的一首典雅的抒情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受。开篇以“人在空江烟浪里”带出一种飘渺的意境,读者仿佛置身于江水之间,感受到那种轻松自在的氛围。“叶舟轻似浮沤”,形象地描绘了小舟在水面轻盈漂浮的状态,强调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接下来的“此心无怨也无忧”一句,展现了诗人心境的平和,表达了对生活的满足与释然,仿佛在告诉读者,尽管身处世间纷扰,内心却可以保持宁静。紧接着的“汉江迷望眼,衮衮直东流”,则通过汉江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广阔的自然画卷,使人倍感心胸开阔。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两岸的景色与晚风的凉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时光的流逝。“谁知三伏暑,全似菊花秋”一句,巧妙地将夏日的酷热与秋日的清凉相比较,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与哲理的思考。这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也引发了对人生变化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在空江烟浪里:描绘出人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给人一种朦胧而广阔的感觉。
- 叶舟轻似浮沤:小舟轻盈如浮沤,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印象。
- 此心无怨也无忧:诗人内心无怨无忧,表达了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
- 汉江迷望眼:汉江的流动让人眼花缭乱,暗示了不可捉摸的时间和生命。
- 衮衮直东流:水流直向东去,象征着生命的继续与发展。
- 两岸荻芦青不断:描绘两岸的绿色植物,展现自然的生机。
- 四山冈岭绸缪:四周的山峦绵延起伏,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
- 晚风吹袂冷飕飕:晚风轻轻拂动衣袖,带来清凉的感觉。
- 谁知三伏暑,全似菊花秋:将夏日的热和秋日的凉对比,表达出对季节变化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叶舟轻似浮沤”,将小舟比作浮沤,生动形象。
- 拟人:如“晚风吹袂”,赋予风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两岸荻芦青不断,四山冈岭绸缪”,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内心的平和,反映了对生命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着生命与时间的流动。
- 小舟:象征着人生的旅程,轻盈而自由。
- 荻芦:代表自然的生机与繁荣。
- 晚风: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
- 菊花:象征秋天的成熟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此心无怨也无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A. 忧虑重重
B. 平和宁静
C. 怨天尤人 -
诗中“叶舟轻似浮沤”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排比 -
“谁知三伏暑,全似菊花秋”中,诗人想表达什么?
A. 夏天很热
B. 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哲理
C. 秋天的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 王维
- 《渔舟唱晚》 - 李白
诗词对比:
- 《临江仙》 vs 《山中杂诗》: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山中杂诗》更侧重于山林的幽静与隐逸生活,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而《临江仙》则通过江水展现了生命的流动与哲理,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
这些材料可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诗词的背景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