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时间: 2025-01-14 08:55:34

最爱笙歌都散了,云房风榭凉生。

小窗秋水月华清,悠悠流影,琼户启无声。

王气销沉烟月好,等閒未解伤情。

石头城下已三更,独眠人起,闲坐到天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最爱笙歌都散了,云房风榭凉生。
小窗秋水月华清,悠悠流影,琼户启无声。
王气销沉烟月好,等闲未解伤情。
石头城下已三更,独眠人起,闲坐到天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和对孤独寂寞的感慨。诗人最喜欢的音乐和歌声已经散去,伴随着凉意的风和云,房间里显得冷清。窗外的秋水和明月映照着,影子悠悠流动,静静地打开琼楼玉宇的窗户,没有声音。朝廷的气势已经消退,烟雾缭绕,明月依旧美好,然而却无暇去理解这份伤感。石头城下已是深夜三更,独自入眠的人起身,闲坐到天明。

注释

  • 笙歌:笙和歌,指音乐和歌唱。
  • 云房风榭:形容房间环境,云彩和风的组合给人凉爽的感觉。
  • 琼户:精致的门,通常用来形容美丽的建筑。
  • 王气:指王朝的气势和威严。
  • 石头城: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方,表达对故乡或某个地点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圻(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生于书香门第,诗风沉稳,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感,作品中常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之时,诗人借助景物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孤独寂寞的感叹,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社会变迁与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临江仙》是一首典型的清代词作,诗人在细腻的描绘中融入了深厚的感情。开篇就以“最爱笙歌都散了”引出主题,表现出对往昔欢乐时光的追忆。随着“云房风榭凉生”的描写,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幽的环境中,透出一丝凉意,象征着内心的孤寂和凄凉。接下来的“小窗秋水月华清”则展现了一幅宁静的秋夜图,静谧的环境和悠然的月光流影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王气销沉烟月好”,诗人在这里反思了权力的消逝与个人情感的无奈,似乎在感叹即使明月依旧美好,但已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最后两句“石头城下已三更,独眠人起,闲坐到天明”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独自一人,漫无目的地等待着天明,这种孤独感令人心生怜惜,深刻体现了人生的无奈与孤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最爱笙歌都散了:表达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
  2. 云房风榭凉生:描绘环境的凉意,暗示内心的孤寂。
  3. 小窗秋水月华清:展现自然的美,反映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4. 悠悠流影,琼户启无声:静谧的环境中,流动的影子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5. 王气销沉烟月好:权势的消逝与月光的美好形成对比,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6. 等闲未解伤情:对痛苦的无奈与不解。
  7. 石头城下已三更:时间的推移,暗示夜深人静。
  8. 独眠人起,闲坐到天明:孤独的等待,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笙歌”比作过去的欢乐时光。
  • 拟人:流影“悠悠”,赋予物体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云房风榭”“石头城下”,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孤独的深刻感受,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无奈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笙歌:象征欢乐和热闹的时光。
  • 云房风榭:代表宁静的环境,隐喻内心的孤独。
  • 秋水月华:象征清冷和思念之情。
  • 石头城:可能暗指故乡或某种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笙歌”指的是什么?

    • A. 乐器
    • B. 音乐和歌唱
    • C. 舞蹈
    • D. 诗歌
  2. 诗中提到的“王气”指的是?

    • A. 王朝的气势
    • B. 王的威严
    • C. 王的财富
    • D. 王的家族
  3. “独眠人起”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忧伤
    • D.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杨圻的《临江仙》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李清照的作品更显女性的细腻与柔情,而杨圻则更突出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