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四首 其一》
时间: 2024-09-19 20:52: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碧湘裙,苔青画屧,一庵秋梦萧萧。燕子飞来,伤心怕问前朝。芳犀已抵千金重,秪怜才两字魂销。带愁描露叶娟花,廿五离骚。妆楼粉黛都销歇,听鱼山梵唱,夜雨无憀。三尺香坟,他时杯酒须浇。脂田一棱飘儿菜,峭西风吹上寒潮。旧红桥几树垂杨,几处琼箫。
白话文翻译
水面如碧,穿着湘裙的女子,青苔生长的画鞋,秋日的梦境显得萧条。燕子飞来,却不忍问起往日的情景。珍贵的芳犀已是千金之重,唯独怜惜那两个字的灵魂已然消逝。带着愁苦描绘露水滋润的叶子和花儿,正如《离骚》里的二十五章。妆楼里的粉黛早已消散,听着鱼山的梵音,夜雨中无所畏惧。三尺香坟,将来喝酒时定要洒上几杯。田野中一行飘荡的儿菜,西风凛冽,带来寒潮。旧红桥旁几棵垂柳,几处悠扬的琼箫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湘裙:指用湘绣制作的裙子,象征女性的柔美与风情。
- 画屧:指绘制而成的鞋,形容美丽的鞋子。
- 秋梦:表示秋天的梦境,带有凄凉的意境。
- 芳犀:珍贵的香料,象征美好而珍贵的事物。
- 离骚:指屈原的《离骚》,表达个人的忧愁与愿望。
- 妆楼:指装饰精美的楼阁,象征女子的妆容。
- 琼箫:美妙的箫声,象征音乐的优雅。
典故解析
- 离骚:屈原的《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诗中充满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人生的苦闷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敦复(清代),字伯龙,号青山,晚号梅溪,江苏常熟人。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内心的忧伤和对过往的追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高阳台四首 其一》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意象优美,情感深沉。开篇便以“水碧湘裙,苔青画屧”引入,展现了一个清丽的女子在秋水之畔的形象,透出一丝惆怅。诗中“燕子飞来,伤心怕问前朝”将燕子与过往的联系描绘得生动而感伤,似乎在诉说着一个未了的故事。接着,诗人用“芳犀已抵千金重”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又流露出“魂销”的无奈,暗示着美好与失落之间的对比。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如“露叶”、“妆楼”、“琼箫”,不仅增强了诗的意境,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诗的末尾提到“三尺香坟”,让人感受到一种对故去之人的怀念与敬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亡者的尊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碧湘裙,苔青画屧:描绘了女子的优雅形象,水面清澈如碧,裙子如湘绣般绚丽,画鞋青苔覆盖,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一庵秋梦萧萧:秋天的梦境显得萧条,带有忧伤的气息,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燕子飞来,伤心怕问前朝:燕子的飞来象征着对往事的追忆,却因心中伤痛而不敢追问往事。
- 芳犀已抵千金重:珍贵的芳香如同千金般珍贵,但又觉得内心的失落更为沉重。
- 秪怜才两字魂销:仅仅怜惜那两字的情感已消逝,表达对感情的无奈与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芳犀”比喻珍贵的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如“水碧湘裙,苔青画屧”,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燕子飞来被赋予情感,让自然界与人类情感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自然与人事的描绘,展现了个体在历史与时间面前的脆弱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纯洁与流动的时间。
- 秋梦:代表失去与哀伤的心境。
- 燕子:象征着往昔与追忆。
- 香坟:寓意对逝者的怀念与尊重。
- 琼箫:象征着音乐的美好与心灵的慰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芳犀”象征什么? A. 珍贵的香料
B. 失去的爱情
C. 美好的回忆 -
“燕子飞来,伤心怕问前朝”的意思是? A. 燕子带来了快乐
B. 燕子象征着过去的美好
C. 燕子让人感到伤心 -
诗中提到的“夜雨无憀”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夜雨的喜爱
B. 对过去的释怀
C. 对孤独的无奈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 屈原
- 《将进酒》 - 李白
- 《红楼梦》中的诗词
诗词对比
《离骚》与《高阳台四首 其一》对比:
两者都是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但《离骚》更侧重于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而《高阳台四首 其一》则更关注于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前者的情感更为激烈,后者则显得细腻而含蓄。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大系》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