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水操》

时间: 2025-01-17 09:15:41

越水浟浟兮不可以方舟,旋桓有鱼兮不可以为睟。

九罭寸目兮岂不密且周,惟鲂及鲔兮竭泽是求。

有獭有獭兮复跂于洲。

意思解释

越水操

作者: 胡翰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越水浟浟兮不可以方舟,
旋桓有鱼兮不可以为睟。
九罭寸目兮岂不密且周,
惟鲂及鲔兮竭泽是求。
有獭有獭兮复跂于洲。


白话文翻译

越水波涛汹涌,不适合用小船漂流;
水中游动的鱼类,也难以捕捉到。
九个鱼网纵横交错,难道不密集而周全吗?
唯有鲂鱼和鲔鱼,竭尽湖泽去追求。
岸上有水獺,继续在洲边徘徊。


注释

字词注释:

  • 越水:指越过的水,可能指特定的河流或湖泊。
  • 浟浟: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 方舟:小船。
  • 旋桓:回旋、转动。
  • :古代的捕鱼用网。
  • :一种鱼,指的是鲂鱼。
  • :蓝鳍金枪鱼。
  • 竭泽:指为了捕猎而使水干涸。
  • :水獺,一种水生哺乳动物。

典故解析: 本诗通过描绘水中捕鱼的艰难,反映出自然环境的变化与生物生存的困境,可能暗喻了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的盲目与贪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翰,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反映人文关怀,风格清新。其作品被后人所称道,常被用于诗词教学。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明代时期,那个时代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认识仍较为浅薄,鱼类资源的捕捞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诗中反映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存困境的思考。


诗歌鉴赏

《越水操》以生动的水景描绘和鱼类的捕捞为主题,展示了自然的浩瀚与生命的脆弱。诗中“越水浟浟”一句,形象地传达出水流的急促与不可捉摸,仿佛在提醒人们对自然的敬畏;而“旋桓有鱼”则表现了捕捞的无奈与对自然资源过度追求的批判。接着提及“九罭寸目”,更加突出了捕鱼的难度,反映了人们在追求利益时的盲目与贪婪。最后两句“有獭有獭兮复跂于洲”,则通过水獺的形象,表现了自然生灵在环境变化中生存的艰难与无奈,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生动的水域生态环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思考与人类行为的反思。其独特的视角与深刻的主题使这首诗在古典诗词中熠熠生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越水浟浟兮不可以方舟:描绘水流波涛汹涌,暗示不适合小船航行。
  2. 旋桓有鱼兮不可以为睟:水中鱼类虽多,但难以捕获,表现了捕捞的困难。
  3. 九罭寸目兮岂不密且周:多种鱼网交错,虽密集但依然捕不到鱼。
  4. 惟鲂及鲔兮竭泽是求:只有鲂和鲔这两种鱼,竭尽全力去追求,暗示捕捞的单一目标。
  5. 有獭有獭兮复跂于洲:水獺在洲边徘徊,象征生物在逆境中的艰难求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流比作不可航行的环境,暗示人类无法掌控自然。
  • 对仗:通过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韵律美。
  • 意象:水、鱼、网、水獺等意象,共同构成生态链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反映出人类在追求利益时的盲目与贪婪,同时也表现了对自然界生灵生存困境的关切,具有深刻的社会寓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越水:象征自然的无情与不易。
  • :代表生命的多样性与捕捞的希望。
  • :象征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追求与利用。
  • :象征生物在环境变化中生存的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越水操》中提到的鱼类有哪些? A. 鲂和鲔
    B. 鲤和鲫
    C. 鳝和鳕
    D. 鲈和鲍

  2. “九罭寸目”中的“罭”指的是什么? A. 捕鱼的网
    B. 鱼类的名字
    C. 水流的状态
    D. 岸边的动物

  3. 本诗通过哪种动物表现其生存的艰难? A. 鱼
    B. 水獺
    C. 鸟
    D. 虎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 by 柳宗元
  • 《渔歌子》 by 张志和

诗词对比:

  • 《江雪》:同样描绘自然环境,表达孤独与对自然的感悟。
  • 《渔歌子》:通过渔夫的视角,展现人对自然的依赖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解析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越水操》的全面理解,包括其背景、内容分析、意象解析、互动学习,旨在帮助读者深入欣赏和理解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