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观邹希衍丹室》
时间: 2025-01-01 13:40: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元明观邹希衍丹室
嘉树团团蔽紫烟,
黄冠师作地行仙。
留形住室真馀事,
鍊气精思本自然。
鹤警乔松常见月,
龟藏浮叶不知年。
坐中应到诸天上,
曾侍玉皇香案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的生活场景。诗人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木遮住了紫色的烟雾,想到穿着黄冠的道士仿佛是在大地上游走的仙人。隐者留在世间,居于室内,实则是对世俗事物的疏离,修炼气息和思维才是自然之道。鹤在高大的松树旁警觉地看着月亮,乌龟则藏身于浮动的树叶下,似乎对时间毫无知觉。此时,隐者应能与天上的神仙们相聚,曾经侍奉过玉皇大帝,伺候在香案前。
注释:
- 嘉树:美好的树木,象征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 黄冠师:指道士,黄冠是道教士人的标志性服饰。
- 留形住室:留在世间,住在室内,表明隐者选择隐居。
- 鍊气精思:修炼气息,精心思考,强调内在修行。
- 鹤警乔松:鹤在高大松树旁警觉,表现隐士的宁静与警觉。
- 龟藏浮叶:乌龟藏身于浮动的树叶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隐秘。
- 诸天上:指神仙的世界,隐者的理想归宿。
- 玉皇香案:指玉皇大帝的香案,象征着神圣与尊贵的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都颉,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道教诗作闻名,追求自然与心灵的和谐。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道教盛行的时期,作者以隐士的身份寄托了对自然、道教哲学的理解与向往,反映出社会对修身养性的重视。
诗歌鉴赏:
《元明观邹希衍丹室》是一首充满道教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致的描绘,表达了隐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追求。开篇以“嘉树团团蔽紫烟”描绘了一个充满生命气息的世界,树木的繁茂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接着“黄冠师作地行仙”中,黄冠道士的意象展示了道教文化中对仙人的崇拜与向往,形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的中间部分“留形住室真馀事,鍊气精思本自然”,表达了隐者选择隐居与修炼的内涵,强调了内在修行的重要性。后面的“鹤警乔松常见月,龟藏浮叶不知年”则通过动植物的意象,进一步阐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隐者的宁静与超然。
最后两句“坐中应到诸天上,曾侍玉皇香案前”则是对隐者理想归宿的憧憬,表现了对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的向往,传达出一种对道教理想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描绘了隐者在自然中修身养性的生活,体现了道教文化的精髓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嘉树团团蔽紫烟:美丽的树木环绕着,遮住了紫色的烟雾,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黄冠师作地行仙:道士仿佛是在大地上游走,表现出一种逍遥自在的境界。
- 留形住室真馀事:隐士虽然留在世间,实则是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 鍊气精思本自然:强调内心的修行和对自然的顺应。
- 鹤警乔松常见月:鹤在高松之下警觉地看着月亮,象征着隐者的警觉与清醒。
- 龟藏浮叶不知年:龟在浮动的树叶下隐秘,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隐者的安宁。
- 坐中应到诸天上:隐者坐在此地,心向天上,表现出一种对仙境的向往。
- 曾侍玉皇香案前:曾经侍奉玉皇大帝,表明隐者的尊贵背景与理想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冠师比作仙人,表现出隐者的逍遥与高尚。
- 拟人:鹤和龟被赋予了动作与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留形住室”与“鍊气精思”,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修身养性、追求自然与内心宁静的重要性,体现了道教文化的深邃与优雅。
意象分析:
- 嘉树:象征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繁荣。
- 黄冠师:代表道教士人,象征智慧与超脱。
- 鹤:象征长寿与清高。
- 龟:象征稳重与长久。
- 诸天:象征理想的精神世界与神圣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嘉树团团蔽紫烟”中的“嘉树”指的是: A. 美好的树木
B. 参天大树
C. 果树 -
诗中“黄冠师”指的是: A. 道士
B. 皇帝
C. 学者 -
“留形住室真馀事”表达的意思是: A. 隐者生活在世间
B. 隐者对世俗的厌倦
C. 隐者追求修行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将进酒》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对比《元明观邹希衍丹室》与王维的《鹿柴》,两者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自然景致的描绘,而都颉的诗则更强调内心的修行与道教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中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