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亭怀古二首 其二》

时间: 2024-12-28 12:24:28

名山我亦爱探寻,裙屐当年感不禁。

自有灵源搜石洞,恰宜故事傲山阴。

黄公涧涸云眠石,陆子泉清月到林。

曲水何如止水定,好凭领取在山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名山我亦爱探寻,裙屐当年感不禁。
自有灵源搜石洞,恰宜故事傲山阴。
黄公涧涸云眠石,陆子泉清月到林。
曲水何如止水定,好凭领取在山心。

白话文翻译:

我也喜欢探寻名山,曾穿着裙子和木屐,感慨万千。
总有灵气的源头在石洞中,正好适合传说故事在山阴傲然存在。
黄公涧干涸,云彩在石头上安眠,陆子泉清澈,月光洒在树林里。
曲水比不上止水的安静,心中所领悟的,才是山中真正的精髓。

注释:

字词注释:

  • 裙屐:指当年女性穿着的裙子与木屐。
  • 灵源:指灵气的源头。
  • 黄公涧:黄公涧是一个地名,可能指与黄公有关的涧水。
  • 陆子泉:陆子泉可能是指与陆子有关的泉水。
  • 曲水:弯曲的水流,象征复杂的事物;止水:平静而安稳的水流,象征简单明了的事物。

典故解析:

  • 黄公:黄公可能指的是道教文化中的人物,常常与山水、灵气相关联。
  • 陆子:可能指陆游,南宋著名诗人,常与水泉、月光等元素结合,表达其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荣汝楫(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山水诗闻名,常在作品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曲水亭怀古》是作者在游历名山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及对历史遗迹的缅怀,体现了他对古人情感的共鸣与对自然的思考。

诗歌鉴赏:

《曲水亭怀古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感怀与哲思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名山的探寻,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对历史故事的反思。前两句开头便以个人体验引入主题,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接着,诗人提到“灵源”、“故事”,暗示着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示了自然的魅力与历史的悠久。

黄公涧和陆子泉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诗作的情感。涧水的干涸与泉水的清澈,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与时光的流逝。而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心灵的反思:“曲水何如止水定”,暗示着对于人生的思考,认为内心的宁静与领悟才是最重要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哲理,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思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名山我亦爱探寻:表达了诗人对名山的热爱与追求。
  2. 裙屐当年感不禁:回忆起年轻时的游历,感慨难以忘怀。
  3. 自有灵源搜石洞:指出自然中有灵气的源头,暗示探寻的意义。
  4. 恰宜故事傲山阴:传说与故事在山阴中生长,体现文化的积淀。
  5. 黄公涧涸云眠石:描绘黄公涧的干涸和石头上安静的云彩。
  6. 陆子泉清月到林:表现陆子泉的清澈与月光洒在树林的美丽景象。
  7. 曲水何如止水定:反思曲水的复杂与止水的宁静,寓意内心的思考。
  8. 好凭领取在山心:强调内心的领悟才是最重要的,寻找内心的真实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曲水”比作人生的复杂,强调内心的平静。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比,如“曲水”与“止水”。
  • 拟人:将云彩形象化,赋予其安眠的状态。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探索自然与历史的结合,同时反思内心的宁静与深刻的领悟,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名山:象征着高远、崇高的理想与追求。
  • 灵源:代表自然的灵气与生命力。
  • 曲水与止水:象征人生的复杂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名山的态度是: A. 不屑一顾
    B. 热爱探寻
    C. 无所谓

  2. “曲水何如止水定”的意思是: A. 曲水的美丽
    B. 内心的宁静更重要
    C. 水流的变化

  3. 黄公涧的描绘暗示了什么? A. 自然的干涸
    B. 历史的变迁
    C. 生命的短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思,通过描绘秋天的山居生活,展示了宁静与和谐的意境。
  • 李白的《庐山谣》则通过对庐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展现了浪漫主义色彩。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山水诗的艺术与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