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书怀》

时间: 2025-01-04 10:33:02

事事愁中兴愿违,客怀永日独依依。

惊回乡梦如新别,细读家书抵暂归。

数朵远山当卧几,一梳初月照吟衣。

不应渐减壶觞兴,秋在人心酒力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中书怀
作者: 马朴臣 〔清代〕

事事愁中兴愿违,
客怀永日独依依。
惊回乡梦如新别,
细读家书抵暂归。
数朵远山当卧几,
一梳初月照吟衣。
不应渐减壶觞兴,
秋在人心酒力微。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事情都让人忧愁,心中渴望却无法实现;在外漂泊的日子里,心情寂寞得无以言表。惊醒后才发现,回乡的梦就像是刚刚分别一般,细细阅读家书,仿佛抵达了短暂的归宿。远山上几朵白云仿佛在卧着,一轮初月照映着我吟诗的衣衫。不能因为秋天渐渐来临,就减少饮酒的兴致,因为这个季节让人在心中感到微微的忧伤。

注释

字词注释

  • 事事愁中:事情都让人愁苦。
  • 兴愿违:心中期盼的愿望却遭到违背。
  • 客怀:在外的思乡之情。
  • 依依:依依不舍,形容情感深厚。
  • 乡梦:乡愁之梦。
  • 细读:仔细阅读。
  • 暂归:暂时归回的感觉。
  • 数朵远山:远方的山上飘浮着几朵云。
  • 初月:新月,象征初始和希望。
  • 壶觞:酒壶和酒杯的代称。
  • 酒力微:酒的力量不再,暗示心情的低落。

典故解析

  • 客中书怀:诗中“客”字表明作者身处异地,表达了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 初月:常常用以象征新生与希望,在古诗中常与思念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朴臣,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受到后人的喜爱,尤其是在描写游子心情方面,表现出独特的细腻与深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身处他乡时,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内心的孤独情感。在清代,许多文人因科举或其他原因远离故乡,常常在诗中抒发这种游子的愁苦。

诗歌鉴赏

这首《客中书怀》生动地描绘了身处异乡的游子在秋日时节的忧愁与思念。首句“事事愁中兴愿违”,直截了当地表达出一种无奈和失落,暗示着游子心中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接着,诗人在“客怀永日独依依”中描绘了长期的孤独感,仿佛时间的流逝只会加重这份孤独。

“惊回乡梦如新别”一联,充满了对故乡的渴望与无奈,梦境中的回归让人感到亲切,但梦境终究是梦,醒来后仍旧是孤独的现实。随后,细读家书的举动,既是对故乡的依恋,也是对亲情的寄托。通过“数朵远山当卧几”和“一梳初月照吟衣”,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结合,远山与初月成为了他情感的寄托。

最后一句“不应渐减壶觞兴”,更是在告诫自己即使在秋日的微凉中,也要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对饮酒的乐趣。这种情感的起伏,体现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努力保持乐观态度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事事愁中兴愿违:表达对生活的种种愁苦,期望无法实现。
  2. 客怀永日独依依:身在异乡,心中思念故乡,独自感到无比寂寞。
  3. 惊回乡梦如新别:梦中回到故乡,醒来却如同刚刚分别,感到失落。
  4. 细读家书抵暂归:通过阅读家书感受与家人的联系,像是暂时回到了家。
  5. 数朵远山当卧几:远处的山似乎在静静休息,寓意宁静与安详。
  6. 一梳初月照吟衣:初月的清辉照在吟诗的衣衫上,渗透出诗人对美的感悟。
  7. 不应渐减壶觞兴:即便处于秋天,也不应减少饮酒的乐趣。
  8. 秋在人心酒力微:秋天的到来使得人心愁苦,酒的力量也因此显得微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酒的力量与心情联系,表达秋天的悲凉。
  • 拟人:将远山与初月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数朵远山,当卧几”,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游子的思乡之情展开,展现了在异乡的孤独、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乐观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远山:象征着思念和距离,代表着游子对故乡的向往。
  2. 初月: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柔情与诗意。
  3. :代表生活的乐趣与社交的情感,体现了人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事事愁中兴愿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开心
    B. 愁苦
    C. 愤怒

  2. 诗中提到的“初月”象征了什么?
    A. 结束
    B. 希望与新生
    C. 失落

  3. 诗人的心情在最后一句中有什么变化?
    A. 越来越消沉
    B. 依然保持乐观
    C. 感到绝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马朴臣的《客中书怀》更加注重对孤独感的表现,李白则更多表达对家乡的直接思念。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传达情感,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李白的诗更显直白和豪情,马朴臣的诗则更加细腻和含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清代诗人研究》 - 作者不详
  2. 《唐宋诗词选》 - 作者不详
  3. 《古典诗词欣赏》 - 作者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