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后放言 其二》
时间: 2024-09-19 21:55: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后放言 其二
马朴臣 〔清代〕
静里咀含味更余,我怀颇与世情疏。
伤生事众偏诬酒,致困途多莫怨书。
愁垒有杯犹可却,饥肠无字欲何如。
虽然此语何人信,只合诙谐海大鱼。
白话文翻译:
在静谧中品味更深,我的心情与世俗情感有些疏离。
人们常常把饮酒的事情误解为伤生,
困境中有太多不应埋怨的书本。
愁苦的堆积有酒杯可以解脱,
但饥饿的肚子却无言以对,怎么办呢?
即使我说这些话又有谁会相信呢?
只好以诙谐的方式自嘲,像海中的大鱼。
注释:
- 咀含:细细品味。
- 颇:有一点,比较。
- 伤生:指因饮酒而伤害生命或生计。
- 偏诬酒:偏偏把饮酒的行为误解为伤害。
- 致困途:导致困扰和困境的道路。
- 愁垒:愁苦堆积。
- 无字:没有话可说。
- 海大鱼:海中大鱼,象征宽广与无拘无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朴臣,清代诗人,以其诗词特立独行著称。他的作品往往反映出对人情世故的独到见解,兼具理性与感性的思考。
创作背景:
《醉后放言 其二》创作于马朴臣对生活的深思熟虑之时,诗中展现了他对饮酒的独特理解,以及在世俗压力下的无奈与幽默。
诗歌鉴赏:
《醉后放言 其二》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饮酒的复杂情感。诗中开头两句以幽静的内心对比世俗的喧嚣,传达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在后续的描写中,诗人对饮酒的误解和社会对酒的偏见进行批判,表达了对生活中困境的无奈和对书本知识的讽刺。尤其是“愁垒有杯犹可却,饥肠无字欲何如”,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酒能暂时解愁的特点,而饥饿却让人无从表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最后一句“虽然此语何人信,只合诙谐海大鱼”,以幽默的方式结束,显示了诗人虽然感到孤独和无奈,但依然保持自嘲和乐观的态度。这种情感的转折让整首诗充满了哲思与智慧,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独立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静里咀含味更余:在宁静中细细品味,内心的感受更加深刻。
- 我怀颇与世情疏:我对世俗的情感感到有些疏离。
- 伤生事众偏诬酒:许多人误解饮酒的行为,认为它伤害生命。
- 致困途多莫怨书:在困境中,不应埋怨书本和知识。
- 愁垒有杯犹可却:愁苦的堆积中,喝酒可以暂时解愁。
- 饥肠无字欲何如:饥饿的状态却让人无言以对,感到无奈。
- 虽然此语何人信:即使我说这些话,又有谁会相信呢?
- 只合诙谐海大鱼:只能用诙谐的方式自嘲,就像海中的大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饮酒比作解愁的方式,生动形象。
- 对比:通过饮酒与饥饿的对比,突显了不同困境下的感受。
- 反讽:对社会对饮酒的误解的讽刺,展现了更深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饮酒的看法,以及在世俗压力下的无奈与幽默。通过对饮酒误解的批判,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的独立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象征着情感的释放和社会的误解。
- 杯:代表着暂时的解脱和快乐。
- 书:象征知识与生活的困扰。
- 海大鱼: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伤生”指的是什么?
- A. 伤害生命的行为
- B. 伤心的情感
- C. 伤病的状态
- 答案:A
-
诗人认为饮酒的误解主要来源于谁?
- A. 自己
- B. 社会大众
- C. 朋友
-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饥肠无字”的意思是:
- A. 饥饿让人无话可说
- B. 饥饿后会说很多话
- C. 饥饿不会影响说话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 李白
- 《将进酒》 李白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李白在月下独酌中表达对酒的热爱与孤独感,与马朴臣的《醉后放言》在对饮酒的态度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更显豪放,而马朴臣则更显沉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李白与清代诗人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