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 秋闺》

时间: 2025-01-08 03:16:38

秋草萋萋夕阳西。

点点泪痕低。

一声画角,数行疏柳,寂寞鸦啼。

雁书不见天涯杳。

愁对落花蹊。

沉吟无语,辽西梦断,月照幽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眼儿媚·秋闺
作者:沈榛

秋草萋萋夕阳西。
点点泪痕低。
一声画角,数行疏柳,
寂寞鸦啼。
雁书不见天涯杳。
愁对落花蹊。
沉吟无语,辽西梦断,
月照幽闺。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草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茂盛。我眼中泪痕斑斑,低垂着头。耳边传来一声画角,几行稀疏的柳树在微风中摇曳,伴随着孤寂的乌鸦啼鸣。远方的雁书早已无法寻觅,天际显得渺茫无际。面对落花的小路,我愁绪满怀,沉吟不语,辽西的梦想已然破灭,月光照进了幽静的小闺房。

注释

  •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繁盛的样子。
  • 画角:古代乐器,指一种角笛,常用来吹奏乐曲。
  • 疏柳:稀疏的柳树,象征孤独与惆怅。
  • 鸦啼:乌鸦的叫声,通常象征着忧伤。
  • 雁书:指大雁传递的书信,常用来寄托思念之情。
  • 辽西:指中国的辽西地区,诗中常用来象征遥远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榛,清代诗人,字瑶苹,号映雪,主要活跃于清中期。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风格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内心情感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秋季,正值诗人身处闺房,思念远方的情人或亲友,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离别愁苦的感慨。

诗歌鉴赏

《眼儿媚·秋闺》是一首通过细腻的意象传达深沉情感的词作。诗人以“秋草萋萋”开篇,描绘出一幅夕阳下草木繁盛的画面,立即引发读者对秋天的感触。夕阳的西沉与草的萋萋形成了对比,仿佛在诉说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着,诗人用“点点泪痕低”表露出内心的愁苦,泪水与秋天的萧瑟相辅相成,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随着“画角声声”和“疏柳数行”的描写,诗人进一步渲染了幽静的环境与内心的孤寂。尤其是“寂寞鸦啼”,乌鸦的叫声更是为整首词增添了几分哀伤。接下来的“雁书不见天涯杳”,不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隐含着对逝去的时光的无奈。最后,诗人在“月照幽闺”中,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沉思。月光照入闺房,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整首词以秋天为背景,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又婉约的美感,令人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内心深处的愁苦与思念。这种情感在清代诗词中尤为珍贵,反映了诗人对人性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草萋萋夕阳西: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又萧瑟的氛围。
  • 点点泪痕低: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泪水低垂,象征着无言的悲伤。
  • 一声画角,数行疏柳:通过声音与景象的结合,增强了孤独的感觉。
  • 寂寞鸦啼:乌鸦的叫声暗示着孤独与哀伤,进一步渲染情感。
  • 雁书不见天涯杳: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愁对落花蹊:与落花相对,象征着离别与失落。
  • 沉吟无语,辽西梦断:沉默中思索,辽西的梦境已然破灭。
  • 月照幽闺:月光照入闺房,象征孤独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结合,如“点点泪痕”与“秋草”。
  • 拟人:通过“鸦啼”表现出情感的深邃。
  • 对仗:如“数行疏柳,寂寞鸦啼”,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与个人的情感,表现出对离别的思念、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孤独的深刻体验,体现了清代诗人对人生与自然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草:象征生命的衰退与时光的流逝。
  • 夕阳:代表时间的终结与宁静的美。
  • 泪痕:表达内心的悲伤与思念。
  • 画角:象征古代的孤独感与怀旧情绪。
  • 雁书:寄托思念与远方的期盼。
  • 月光:象征孤独夜晚的陪伴与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草萋萋”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春天的繁花
    B. 秋天的草木
    C. 夏天的烈日
    D. 冬天的雪景

  2. “雁书不见天涯杳”中的“雁书”象征着什么?
    A. 远方的信件
    B. 亲人的思念
    C. 时间的流逝
    D. 自然的变迁

  3. 诗的情感基调主要是?
    A. 喜悦
    B. 忧伤
    C. 激昂
    D. 宁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沈榛的《眼儿媚·秋闺》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主题上均探讨了女性的孤独与思念,但沈榛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为细腻地表达情感。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与情感表达。